ZKX's LAB

胜任力素质模型国内研究 【人才发展】如何做胜任力模型?

2020-07-25知识13

任职资格和胜任力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胜任力是任职资格的前提,任职资格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任职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胜任力等。区别:一、概念不同1、任职资格任职资格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任职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等方面的要求。它常常以胜任职位所需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能力加以表达。2、胜任力胜任力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二、结构不同1、任职资格1)建立任职资格标准:任职资格标准是企业确定的各层各类岗位人员任职的标准,需要结合企业战略与文化和自身能力/核心能力来设定,其包含岗位任职的各项标准,例如潜能标准、经验标准、知识标准等等。目的两个:一,实现企业对核心能力的规划与管理。二,对具备核心核心能力的人才进行发展路径规划。2)对现有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定级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431363561评价:又称任职评价,是对在岗人员的一次能力评价,是人实际能力与岗位要求标准的一次对应过程,经过评价可以相应的得出成绩和结果,其目的是分析企业现在人员与组织需要之间的实际差距到底。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即胜任能力模型国内、国际学界关于胜任能力模型(competence model)的研究,及应用有关理论研究的期盼不绝于耳,大有来势汹涌之状,为深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及企业实践意义深远,但从目前国内外研究及实践来看,有必要认真审视和定位。研究意义狭义理解,提高人员工作效率的理论前提就是通过优化人岗匹配,达到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优化人岗匹配的基础是明确该岗位职责任务是什么;为了有效完成这些职责任务,对任职人员有什么要求,等等。旨在探索“能够导致高效和/或优良工作绩效的雇员潜在特征,如动机、品质、技巧、自我设计、社会角色和知识体系等”的胜任能力模型研究,正有助于确定员工高效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资格条件,便于选聘、培训、考核员工及其职业发展指导。对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制度建设及其实践,都具有较大意义。胜任能力模型在中国的研究及实践现状在中国主要是心理学家从事胜任能力模型的理论研究,在华部分外资和合资企业引进国外胜任能力模型理论并实践。在没有建立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情况下,怎样建立基于岗位的培训课程体系? 如果企业没有建立胜利力素质模型,也可以进行培训,一般的企业里都会有职位说明书,对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任职资格都有描述,依照职位说明书上的内容来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胜任素质模型为何“建而不用” 胜任素质模型 模型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 人力资源管理 一、胜任素质模型的适用性问题 胜任力理论产生于西方,根植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西方政治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传入中国以后,首先就面临适用性问题。应该说,胜任素质模型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技术手段。它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套工具方法去识别高绩效员工的动机、特质、自我概念和社会角色等潜在素质。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谁都可以用的。这样看来,胜任素质模型适用中国企业似乎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仔细考虑以下问题,也许会有一些新的认识。职业化是西方国家员工与组织关系的鲜明特点。在职业化环境下,组织对员工的岗位定位非常清晰,责权利是统一的。通过制度化的人员流动机制,组织实现经理人与企业的重新匹配,实现了人作为一种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中国员工与组织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相当部分员工甚至员工的家人都与组织形成了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中国员工实现组织间流动的制度化渠道还不够通畅,员工与组织之间不具有平等的谈判地位,员工的岗位定位不够清晰,责权利有时不够统一,有责无权、有权无责、有利无责、有责无利等现象比较常见。还是以经理人为例,中国企业经理人与。

#能力素质模型#岗位胜任模型#任职资格#胜任素质模型#企业战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