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不韦到底有没有参加嫪毐叛乱,嬴政当政后,一心想除掉他
吕不韦 和赵姬嫪毐是一伙的,在咸阳夺权的时候,吕不韦是 赵姬 方的内应而不是平叛者,证据是昌平君熊启击败了嫪毐,嫪毐逃脱之地是吕不韦封地的东部而不是嫪毐自己的封地,而此过程没有吕不韦的帮助是不可能的。吕不韦跟赵姬嫪毐集团的关系并不是《史记》...
-
《孟子》打脸《史记》:原来司马迁也会犯这么大的错误?
在历史上,有两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春秋时代进入了战国时代。一个是韩赵魏三家分晋国,另一个田氏齐国取代姜氏齐国。这两大政治变革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卿大夫篡夺了诸侯的封国。但由于史料残缺的缘故,我们无法知晓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具体始末。关于田氏代齐的记载...
-
三家分晋后,为什么韩国实力最弱,是因为分配不均吗?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出彩的两个时期,而这两个时期的划分一般说来是以韩赵魏三家瓜分强大的晋国来区分的。在三家分晋之后,魏国跟赵国都留下了浓厚的一笔,而只有韩国却是从前期到后期一直比较弱小,在战国七雄甚至都是垫底的存在。那么为什么韩国成为三...
-
那些中国历史上“暴君”的后面的真相你知道吗?
盘点我心中的“暴君”真相(一)1 殷商纣王帝辛(约前1105年-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世称“纣”(一说为“受”之音转)、“商纣王”等。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纣王...
-
历史上的赵偃还真不是弱者,中兴赵国,不过选继承人眼光真心不行
《大秦赋》中给赵偃的人设是为人嚣张跋扈,从小就与秦王赢政结下仇恨。13集中赵偃知道赢政坐上国君之位,大受刺激,他让郭开帮他忙,并承诺如果成功郭开可成为国相。最终他们想到借助毛遂的力量,设计让毛遂帮他。毛遂出的主意是借秦国之手换掉太子赵佾之策...
-
“三皇五帝”是谁?与夏商周是什么关系?
盘古是神话传说里开天辟地的创世之神,他的年代应该是最早的。盘古是感宇宙之精华所诞生。盘古长大之后开天辟地,才有了天和地,才有了阴阳二气,所以盘古比天和地还神圣,是阴阳的始创者。如果对应现实,盘古代表的可能是刚刚从类人猿演变成人的“人”。所谓...
-
这场战争以后,赵国一蹶不振,从此沦为了秦国的垫脚石
赵国的始祖与秦国一样,都是殷商时期的名将飞廉。因为立场问题,赵与秦在西周时期,都不是正统的封国。《史记》中明确记载:“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于晋。”可见,赵氏的处境还不如嬴氏,至少嬴(秦)氏的先祖有机会为天子养马,...
-
历史的黑色幽默:魏人张仪曾出卖了魏国,魏国却成他最后庇护所
张仪原本是魏人,但从鬼谷子门下出师后,却难以在魏国谋得出路,被迫漂泊到了楚国。不过,初出茅庐的张仪运气实在太差。一次,张仪参加楚国国相举办的宴席,不想期间人多混杂,楚相的一块璧玉不小心弄丢了。这时,楚相侍从都怀疑是张仪所为:“张仪贫困又无德...
-
处于劣势的魏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七雄首霸?这个人非常关键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 姬姓,魏氏,始祖为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发动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魏、赵、韩三国国君为诸侯,奠定了战国七雄的...
-
它是春秋时期的和平使者,只要献上它,再激烈的战争也会立马停止
整个春秋中期,基本的国际动向是晋楚争霸,其他一堆配角和不配拥有姓名的小国只能擦亮眼睛纷纷站队。然而,有些国家好站队,有些国家因为祖先眼光不长远,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左右摇摆,比如郑国。公元前597年,为了争夺郑国,晋、楚在两棠这个地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