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走进非遗:体味香港传统文化

2020-07-26新闻7

在香港这个商贸繁盛的现代都会,中西荟萃,新旧交融,形成丰富多彩的城巿面貌。香港既兼容外来文化,亦保留着不少中国传统节庆、手工技艺和表演艺术。这些我们珍视的文化瑰宝,与香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配方独特的凉茶、在喜庆和传统仪式穿着的中式长衫和裙褂、一度是普罗大众的娱乐“南音”、祭祀庆典“太平清醮”。

这些文化传统展现香港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香港的大众文化和生活面貌,被列入香港非遗代表作名录,部分甚至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长洲太平清醮

长洲是香港的一个岛屿,长洲太平清醮是香港的传统节日,亦是该小岛一年一度的大庆典,是极具特色的离岛区传统习俗,抢包山比赛和飘色会景巡游是节庆中的两大亮点。

长洲太平清醮寄托了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2011年,这项香港独有的民间节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活动每年会吸引香港市民及海内外游客到长洲一睹太平清醮的风采。

凉茶

凉茶是因应中国南方气候和水土,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以中草药烹煮而成的饮料。香港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大众习惯饮凉茶,例如五花茶、夏枯草、鸡骨草、银菊露等,以袪湿降火、解燥消暑和防治感冒。

凉茶在香港已有百余年历史,初期凉茶店以家庭作业模式为主,只卖凉茶。1950至1960年代,凉茶店大多设有唱机和电视机以吸引顾客,一时成为巿民大众消遣娱乐的地方。凉茶业于1970年代开始式微,凉茶店致力转型,推出便携式包装凉茶、颗粒冲剂,并大量生产和推广,衍生出新式的凉茶产业。凉茶至今仍是香港巿民经常饮用的饮品。

凉茶承载了独特的民间智慧及饮食文化,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香港中式长衫和裙褂制作技艺

中式长衫一直是港人在隆重及喜庆场合穿着的首选服装,制作讲求经验和技术。长衫于1920年代开始在上海流行,并迅速在香港普及。1930年代受到上海时装潮流的影响,香港女士无论是影星、上班族或学生,均喜爱着长衫。随着战后大量上海及江苏裁缝来港执业与授徒,长衫制作技艺在香港得以发扬,缝制技术亦受到东西方服装设计的影响,逐渐孕育出香港独特长衫风格。

裙褂是新娘出嫁的传统礼服,约兴起于1930年代。1960至1970年代是裙褂的全盛时期。裙褂为手工制作,多以金银线绣上龙凤图案,或以胶珠、胶片、水晶石等镶成各式的吉祥图案,如牡丹、蝠鼠、蝴蝶等,通常需要两至三个月来完成刺绣工序。

南音

南音是用广州话说唱的曲艺,过去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曾经是香港流行的大众娱乐。当时的演唱者多为失明艺人,男称瞽师,女名师娘。瞽师一般用古筝、椰胡伴奏,并用拍板敲击节拍,师娘则多用扬琴或秦琴。

南音曲词多为七言句,通俗押韵。演唱者以叙述故事方式弹唱,歌词多反映社会下层的生活困境,或以传统民间故事、才子佳人、历史传奇为题材。现在南音虽然不再是主流音乐,但未成绝响。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及社区团体不时举办讲座、课程和表演,推广南音曲艺。

有兴趣多了解一些香港吗?

香港特区政府驻辽宁联络处

7月24日— 8月2日,

【在沈阳皇城恒隆广场B1中庭】

设立“连系?香港”主题展览,

介绍香港的基建与营商优势,

以及丰富多元的都市文化。

邀请您来认识香港,连系香港。

本文内容为推广信息,不代表本报观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