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损失千亿还没量产,小米造芯基本没戏

2020-11-12新闻17

小米想搞芯片,但是以失败告终。事实上很难出现像华为这样的团队和魄力。

近年来,说起手机厂商造芯片,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华为,如果把时间向前推移,就会发现小米也曾为芯片制造努力过,雷军还放豪言说,做芯片,九死一生。

虽然小米想做的是肯定是那个“一”,但显然目前的小米就是那个“九”。事实上,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芯片制造只能叫南柯一梦,或许只有华为这样的团队在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打击后,才真的适合制造芯片。

小米自研芯片一开始是有一定成果的,也就是2017年发布的澎湃S1,一款28nm制造、8核Cortex-A53的手机芯片,应用于小米5C这款手机上。令人遗憾的是,这款手机是个失败的作品,这款芯片也同样失败了。

其实,这款芯片的失败在情理之中,28nm的工艺比其他同级芯片有明显的劣势,而且它还是基带芯片,全网通基本是奢想,连双网通都很勉强,LTE也只做到Cat.4。

至于澎湃S2,据说是一款拥有Cortex-A73+A53的八核处理器,采用台积电16nm制造,整体对标海思麒麟960的芯片,但是这仅是个传闻。

虽然小米一直在说“没有放弃”,但业内人士爆料,小米已经彻底放弃了手机SoC芯片的研发,转而研发更简单的蓝牙、射频等芯片,布局AIoT。小米的最大的“成果”不是澎湃S1,而是尝到了做芯片失败的苦果。在没有技术储备和资金储备的情况下贸然“造芯”的结局就只有这种了。

其实,小米搞芯片一开始就没有十足的魄力,只是觉得高通的芯片实在是太贵,自家手机又主打性价比,想要盈利价格根本就降不下来。

可是手机是小米的支柱,如果搭乘不太行的芯片,就根本卖不出去,这对小米的业绩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华为开始造芯片的时候情况也很惨烈,K3几乎就没出货,用华为整个高端产品线全部试了一遍,直到麒麟产品线诞生后情况才有所缓解,经过多年的努力才拿出了可以和高通抗衡的产品。

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有华为一样的机遇,华为当时的主业是ICT设备,即使手机业务不赚钱也能砸钱搞研发。

芯片真的属于那种投入高回报慢,战线特别长的产业,前期会投入巨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极有可能会打水漂,如果一家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轻易踏上研制芯片的道路,基本上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有人会问,小米现在情况好了很多,如果现在自研芯片行不行?还是很难,因为搞芯片需要大量人才,此前小米网罗了大批芯片精英,但在S1、S2之后没能留住人,如今再想聚集起来谈何容易?

所以说,小米最终放弃研制澎湃芯片,转而使用高通现在来看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起码基于小米现实状态来讲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小米也没有完全放弃芯片,只是换了新的方式。2017年小米成立了长江小米产业基金,主要是用来投资半导体与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

截至目前,小米已经累计投资了34家企业,与小米的Alot业务都密切相关,这些成功的投资给小米Alot业务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那么大家觉得如果小米再次自研芯片能成功吗?留言分享一下吧!

#手机芯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