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王璟
杭州日报讯 今年国庆节,央视新闻推出了《坐着高铁看中国》,其中杭黄高铁的惊艳出场,再次将杭州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展现到全国观众面前。
“十三五”期间,杭州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打造生态文明之都、建设美丽中国样本,全面推进“八项清零”,持续深化“三五共治”,着力改善环境质量,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性进展。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天蓝、水清、岸绿、景美,已成为杭州随处可见的风景。
蓝天保卫战:
守护市民的蓝天幸福感
家住运河边的沈先生每天早晨都会去河边跑步。手机上的运动记录软件显示,他今年以来的跑步里程,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空气质量好了。”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十三五”期间,杭州的大气环境质量数据逐年提升:2015年至2019年,市区PM2.5年均浓度由57微克/立方米降至37.7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由242天增加至287天,优良率由66.3%上升至78.6%。2020年1至9月,市区PM2.5平均浓度为27.3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二;空气优良天数250天,同比增加45天,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
每年到了夏秋季节,“晒蓝天”成为杭州市民在微信朋友圈最快乐的事。“十三五”期间,为了还市民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杭州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出重拳从源头治理,对各项废气排放说“不”。
“燃煤烟气”治理步步推进。
目前,燃煤火电机组和燃煤小锅(窑)炉基本“清零”;“工业废气”治理收获成效。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期间已累计削减VOCs排放约4.8万吨;“车船尾气”治理力度空前,2020年底将实现建成区国三柴油货车和燃油公交车全面“清零”;工地扬尘严管严控,餐饮油烟全面整改。
碧水保卫战:
看得见水清岸绿好风光
余杭丁山河村村民沈虎林在河边开了一家餐厅,几乎天天满客,生意红火。他笑着说:“绿水青山才让客人远道而来。”通过水环境综合治理,美丽河湖渐渐现出新姿,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铺展开杭城全域大美的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治水成效不断显现:2015年—2019年,市控以上功能区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由85.1%上升至94.2%;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由87.5%上升至96.9%。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2016年以来,杭州连续4年夺得浙江治水“大禹鼎”。
从治标到治本,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杭州率先在全省首创实施全域2.0版“污水零直排”建设,累计完成33个工业集聚区、77个镇街、1855个生活小区创建,实现“雨污彻底分流、污水规范纳管”。
治水治出行业转型升级新生态。“十三五”期间,杭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形成产业绿色发展方式,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近3年来,累计完成402家涉水特色行业整治。此外,富阳区江南区块共腾退造纸及关联企业800多家,减少废水排放5500万吨/年。随之而来的是,智慧经济、高新技术等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显著提速。
净土清废攻坚战: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光盘行动”蔚然成风,垃圾分类已成为新时尚。这背后,与打好净土清废攻坚战,建设“无废城市”息息相关。
土壤环境安全,与水环境、大气环境安全一样重要。“十三五”期间,杭州为了让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净土清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2015—2019年,我市工业固体废物及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利用率显著提升,已分别达到98.71%和97.72%,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始终保持100%。
值得期待的是,杭州将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第三工业固废处置中心今年将建成投运,2020年底临江环境能源工程项目建成后,我市将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蓝天白云的“获得感”、绿水青山的“幸福感”,杭州市民已深有体会。生态环境改善任重道远,杭州将奋力打造全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造美丽中国样本,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杭州大地上更充分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