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肖嘉聪医生
审核: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海彬教授
文章所属:王教授团队,转发请标明出处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脆性增加和骨组织微结构受损为特征的常见全身性代谢性骨疾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将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状,如骨痛、腰背痛、骨折、驼背等。据统计,在我国,年龄大于 50 岁的中老年人群该病发病率约为 15. 7% ,其中女性发病率远远大于男性。
骨质疏松症有3种类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可分为I型、II型两种类型,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好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主要原因是肾功能衰退和性激素减少,松质骨和皮质骨受到影响。
今天我们主要讲讲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血液中雌激素水平下降,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形成比骨吸收缓慢,导致骨量和骨密度的持续下降,从而导致骨质疏松。此外,体内降钙素和雌激素也会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身体激素分泌减少,降钙素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合成减少和骨质疏松。所以,女性绝经后一旦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干预和治疗。
1、 疼痛
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 骨折
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是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如从站高或小于站高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骨质疏松症不仅会导致上述症状,还会导致脱发或牙齿松动。
对于进入绝经期后的妇女来讲,骨质疏松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出现以上症状最好提前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及时到医院做骨密度等相关检查。
骨质疏松的患者平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来保持日后骨骼健康。
1、补钙
对绝经妇女推荐的每天钙摄入量为1000~1500mg元素钙。对老年妇女较长时间的钙剂补充可能部分逆转与年龄相关的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及骨吸收的增加,降低骨丢失。尽管补钙是相对安全的,仍应注意监测血、尿中钙浓度。如果血钙在正常范围,24小时尿钙在100~200mg,说明剂量恰当;如果尿钙在300~400mg,说明钙或维生素D剂量过大,应减量;如果尿钙>400mg,应停服,以免出现肾或膀胱结石,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
2、合理搭配饮食
合理的进行饮食搭配,多食入蔬菜、鸡蛋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促进机体骨的形成运动,提高激素水平有利于骨的形成和钙在骨中的沉积。
3、充足日照
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 尽可能多的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min, 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
4、 规律运动
建议进行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运动可改善机体敏捷性、力量、姿势及平衡等,减少跌倒风险。运动还有助于增加骨密度。适合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推荐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以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肌肉力量练习包括重量训练,其他抗阻运动及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始新的运动训练前应咨询临床医生,进行相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