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传承人说非遗 | 布上青花瓷之枫香染

2020-07-22新闻7

原标题:传承人说非遗 | 布上青花瓷之枫香染

传承人杨光成(左)与述评专家吴晓秋(右),共同阐释枫香染的图案纹饰及其代表寓意。

7月19日,孔学堂“传承人说非遗”系列活动首次走出孔学堂,来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雅水镇小岩脚布依族寨,在这里,枫香染国家级传承人杨光成与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吴晓秋教授一起讲述了惠水枫香染的前世今生。本期录制视频将于近期发布,届时与网友共同领略布依族枫香染的精巧之美。

枫香染,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它的颜色古朴,花纹雅致,寓意吉祥,独具风格,被誉为“布依族不需出土的文物”,印染的成品主要被当地用以裁制床单、被面、头巾、背带等,其青、蓝、白色的图案蕴蓄着深厚的民族情感与内涵。自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杨光成成为了这项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

布依族枫香染的“被面”,由“大瓶花”、“双凤朝阳”等图案组成。

虽然蜡染和枫香染都属于传统的染缬工艺,但相比蜡染而言,枫香染还是显得比较小众,只在黔南布依族及少量苗族村寨、黔东南麻江瑶族村寨里流传。与蜡染用蜂蜡、蜡刀雕刻不同,枫香染是用毛笔蘸取由枫树脂和牛油混合而成的画料后,白布上描绘图案,再用蓝靛浸染,沸水脱去油脂,清水漂洗,晒干,碾平,最终形成蓝底白花、色彩对比强烈的画布。线条流畅精细,花纹对称重复丰满,所以也有着“近看如工笔画,远观似青花瓷”的评价。

杨光成在家附近的枫树林中采集枫树油,杨光成认为枫树也分公、母,公树不出油,母树才出油。

割好的枫树要静待一周,才能出油。

制作图案时,需要把固体的枫香油融化,作画期间,枫香油的温度要控制在100°-110°之间。

描绘的白布,需要先在水缸中反复浸湿,再放至染缸中浸染。

枫香染在蓝靛染缸中历经数次染色、后需晾干、固色。

早期使用的碾布石与碾布木

谈及枫香染为什么会流传到惠水时,杨光成说:“我的先祖行医,在随着明代大军调北征南平叛过程中,救治了一位军官,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军官就把这门技艺传授给我的先祖。后来随着家族在雅水镇小岩脚寨扎根,枫香染就在这里延续至今。目前,可考历史有近两百年,传到我这已是第四代了。”

枫香染国家级传承人杨光成

杨氏枫香染对材料及绘画的要求,仍然沿用着先祖遗留下来的标准。杨光成谈到,从祖上开始,我们家画笔就用只狼毫,下笔流畅,加上牛油的顺滑,最好使用水牛油,其次是黄牛油。绘画枫香染是不打底纹、没有对照物,下笔后就不能更改,想要画出工整对称而又极富美感的图案,一定在绘画前要心中有数,一气呵成。同时为了保证画面清晰,在绘画时,还必须要从左至右画出。

用毛笔蘸取枫香油,在白布上作画。

作为研究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家,吴晓秋教授则从枫香染的纹饰内涵与艺术鉴赏方面,对枫香染进行了解读:“布依族枫香染被面的图案,是由多种植物花卉和动物纹饰及其他纹饰如太阳纹、水波纹饰等组合而成。如蝴蝶花、牡丹花、石榴花、鲤鱼窜珠、双凤朝阳,代表着四季平安、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年年有余、幸福美满的美好寓意。从这些图案中,我们也能看出枫香染的纹饰其实和汉族文化的内容息息相关。”

枫香染图案之“大瓶牡丹花”,“瓶”与“平”谐音,象征“平安富贵”

展示枫香染的印染成品

“枫香染的图案纹饰虽是代代传承,但每代传人对印染的图案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改动和创新,故而每一代人的作品画风都不大相同。例如第一、二代传人绘画的凤凰图饰,尾巴有着明显的弧度,但在杨老师的作品上,这个弧度就很轻微,到杨老师的儿子第五代,这个尾巴就已经画成了一条直线。所以我们可以从这点判断出这个作品是属于哪一代传人。” 吴晓秋教授介绍道。

传承人杨光成绘制的“双凤朝阳”,其尾部弧度已经很小

对于枫香染技艺的传承现状,杨光成表示,枫香染不仅要求传承者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而且从绘画到制成的工序复杂、费时费力,工程量大,即使他打破了“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习俗,很多本地的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学这门技艺。

目前除了杨光成的儿子和女儿在学以外,还有近十位学生在跟他学。杨光成虽然对传承的现状有些担忧,但看着年轻一辈认真学习的模样,他依然充满希望地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越来越多爱好枫香染的人来跟着我学习,把这门技艺长久的延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美。”

杨光成正在整理晾晒枫香染成品

“传承人说非遗”系列活动是孔学堂打造的又一文化活动品牌,是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主办,旨在让更多非遗传承人站上舞台,普及和传播非遗文化知识,让大众能更深刻的认识非遗文化,亲近非遗文化。已成功举办了苗族银饰锻造和苗族剪纸、侗族大歌三场专题活动。下一步,孔学堂还将邀请花溪苗族挑花绣等更多非遗传承人,为大众讲述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

文/李沅栗

图/张 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