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什么我到不了书中说的那种很穷但是很幸福的状态? 香岩悟道偈(香严智闲禅师)

2020-07-22知识13

这世上真的有顿悟吗?到底悟到什么东西呢? 首先,悟的事实是存在的。那么,什么是悟呢?悟\"的一词,本身来自佛教。关于什么是悟及悟到什么,这个问题还真的不好回答,不是言语能说得清。如果硬要简单地说,那么\"悟″,就是脑洞的突然大开,是智慧(即菩提)的突然显现,是对一个问题长期参究中,突然一拍后脑\"哇。原来如此。这样的一种心智状态。拿学生学习举例,对一个肯积极学习和善于钻研的学生来说,时时处处都有悟点。他可能会因为老师某句话的提示,或因对某道题的思索,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下子将所有的知识由点连成了面,突然醒悟,一拍脑门:\"哦~原来是这样!从而以前许多不明白的问题都瞬间明白了,即平常我们说的\"开了窍。开窍了就会一通百通。其实这就是一种悟的状态。我们期待悟,但不能期待师父把自己悟的经验结果直接告诉你,你再去依葫芦画瓢。因为这样无疑于象猫吃别人嚼过的馍一样无味。老师所说的,永远都是老师的东西,而不会是你的东西。你即使拿过来,也是枯禅,而不是活禅。因为你缺少的,恰就是经验过程。所以,悟,一定要在自身经验的过程中去自我感知,自我感悟。再说的心理学一点,\"悟\",就是自我经验感知的突然释放。既然是释放,就得有一个释放的条件。犹如要想产生闪电打雷。如来禅和祖师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如来禅“如来禅”最早出现在求那跋陀罗翻译的《楞伽经》。《楞伽经》卷二将禅分为四种:即(1)愚…为什么我到不了书中说的那种很穷但是很幸福的状态? 书中穷但很幸福的状态应该理解为乐观向上的态度。毕竟物质是基础,整天的缺衣少食,只会让人处于一种无助沮丧的状态,只会促使人们为了衣食去忙碌,去争斗,而长久的艰苦困顿的生活往往让人变得麻木,也只会使人去想着填饱肚皮的问题了,这种状态下很难产生幸福感。所以穷而幸福那也只是存在于人们心中而寄托于纸上的理想。但是不被贫穷击倒,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则是难能可贵,而被歌颂的。长征的时候,红军吃草根穿草鞋,依然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因为有着伟大的理想,宏伟的目标。因此当处于贫穷时,一定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让自己在摆脱贫穷的征途中获取成功的快乐,体悟生活幸福的感受。那时候,虽然还穷,但有了进步和希望,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为什么我到不了书中说的那种很穷但是很幸福的状态? 书本里的东西讲得是一种理想的精神,这种精神很难得,一般人难有这样的境界啊。极少数的人能有这样的修为,而大部分人只是凡人啊。现在整个社会,是谁有钱,谁就能被别人看得起,大环境下,是要努力赚钱,让老婆和孩子过上体面的生活。如果没有钱,还很幸福,这种安于贫穷,安于现状的自我良好的感觉,我认为是不可以这样的。因为这样的没钱,还很幸福的不上进,是对家庭和自己的不负责任呢。书是书,书是理论,实践和理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书中的内容太过美好了,有时候会不太现实。而现实中的生活是柴米油盐啊,这些柴米油盐是有钱才能解决的事情啊。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那种很穷很幸福的状态,我想是古代的时候,一些臣子和皇上意见不一致,被贬了,无奈之下变得很穷了,但是日子还是要继续过,日子还得照常开心过幸福过,写下了一些诗篇来表达自己豁达的情感。现在到了现代,读别人的文章,应该以现代人的思想来看书,应该有上进心,应该要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为什么我到不了书中说的那种很穷但是很幸福的状态? 一般人都做不到书中所说的很穷但是很幸福的状况,这因为不光是由自身原因决定的,同时也是被社会影响。现代社会的穷,可能还不至于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但在更多的物质选择上没有余地。穷,意味在经济上没有余力去承担未来的风险。现在社会的工作并不是稳定的,随时有失业风险。人的身体状况也不是永远健康的。当这些风险来临的时候,会对当前的生存有致命的影响。因为我们有对未来的考量和追求,当我们很穷的时候,是没有办法产生幸福感的。因为我们会对未来的发展产生焦虑,也会对自己以前的作为表示遗憾和后悔。在有这么多复杂的负面情感时候,是不会产生幸福感。如果我们可以接受未来风险,并且毫不在乎,我们就安于现状,活在当下,是不是就会有幸福感了呢?只要你是社会中的人,你就会被社会所影响。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告诉我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你安于贫穷的时候,你的家庭是不是也安于贫穷,你的孩子是不是满足。如果没有家庭和孩子,你也要承担周围人的眼光,接受普罗大众的监督

#文化#如来佛#读书#楞伽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