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防秋燥只知道吃梨?跟随万友生教授了解防秋燥的这18种中药

2020-10-20新闻16

中医学认为,秋季燥邪当令,易耗伤人体阴津。进入秋季,不少人会出现因干燥而导致的各种症状,这时需要把润燥纳入养生保健的日程中了。说到润燥,有不少中药就有这个作用,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万友生教授来了解一下。

润上

百合

润肺宁心,清热止嗽。甘,平,入肺、大肠经。

久嗽之人,肺气必虚,虚则宜敛。百合之甘敛,胜于五味之酸收也。

花治小儿天疱湿疹(干为末,菜油调涂)。

甜杏仁

止咳下气,消心腹逆闷。甘,平,入肺经。

凡药仁性皆润,而杏仁之润又有甜苦之分,甜者润而补,苦者润而泻,用者当知所辨矣。

天冬

润肺燥,生肾水。甘、苦,平,入肺、肾经。

痰之标在脾胃与肺,其本在肾。若非肾家有火,炎上薄肺,煎熬津液而成黏腻,则痰何自而生耶?天冬味苦气寒,能清热保肺,下通于肾,故同麦冬、百部、玄参、贝母、桑白皮、枇杷叶、童便、竹沥为清肺、消痰、止嗽必用之药。又肺为华盖,喜清肃而恶烦热,亦畏湿热,平则和安,发声清亮,一受火贼则痰壅咳逆,气喘吐血,寒热声哑之症出焉。热泄则痰散而肺清,肺清则津液流通,气得下降,而诸症悉除矣。

苦以泄滞血,甘以助元气,及治血妄行,此天冬之功也,保定肺气,治血热侵肺。上气喘促宜加人参、黄芪为主,用之神效。

清凉滋润。甘、微酸,寒,入心、肺、肝、胃经。

梨能凉心、润肺、消痰以止咳;降火以除烦;润燥、解渴而清喉;清热消风而解毒。惟其凉心而小肠以清,惟其润肺而大肠以泽。

生用可清六脑之热,熟用可滋五脏之阴。实火宜生,虚火宜熟。

凡人有痛处,口渴脉数,此痈疽将成之候,惟昼夜食梨,可转重为轻。膏梁之家,厚味醇酒,纵恣无节,必多痰火卒中、痈疽之病,能常食梨可免。

落花生

润肺化痰则用生,悦脾和胃则用炒。甘、平,炒则甘温。

花生本有涤痰之功,凡犯咳嗽,止用生花生,去壳、膜,取净肉,冲汤服,痰嗽自安,岂非化之功善于瓜、贝母?俗以火炒食,反能生痰矣。

生研用,下痰润燥;炒熟用,开胃醒牌。

花生乃花谢落土,感土气而成实,故有入脾和胃之功,又能通肺气。

油,滑肠下积,功同橄橘油。

润中

麦冬

补肺养胃,清热生津。甘,微寒,为阳明正药,兼入心、肺经。

凉而能补,补而不泥,无过于麦冬者。伤寒劳复与夫温热病及杂病,阴不济阳而烦热燥渴者,用以生津液、需枯而退热,大有奇功,但惟火盛气社者相宜,若气弱胃寒者,必不可服。

润肺、除热、清心,为心肺虚热之神品。以甘先入脾胃,故又为阳明之正药。得地黄为使,令人头发不白,补精髓,通肾气,定喘促;得阿胶、地黄、麻仁,能益血、润经、复脉、通心;得五味子、枸杞子,能生脉。

天花粉

清热润燥,生津止渴,甘、苦,寒。

花粉纯阴,解烦渴,生津液,心胃枯者,非此不能除,盖治两渴之圣药也。

花粉止渴生津,润枯降火却不伤胃,若诋其苦寒,误矣。

山药

补而能涩。甘,平,入脾、肺经。

山药入脾、肺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

润皮毛,化痰涎(姜汁拌,炒),固肠胃,止泄痢。肺为肾母,故又益肾强阴,治虚损劳伤;脾胃心子,故又益心。治健忘遗精。

山药补脾之阴,阴足则燥自除;白术补脾之阳,阳强则湿自解。

石斛

除热益阴。甘,平,入胃、肾经。

石解治胃中虚热有功,又能强四肢而除湿,故治脚膝疼、冷、痹、弱。

此乃脾及右肾之药,深师云: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之。

补虚劳羸弱,强阴益精,厚肠胃,长肌肉。

鲜者生津,救焚有功。

黄精

补土生金,生津液,填精髓。甘,平,入脾、肺经。

黄精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而生,故能填精髓而治劳伤,益脾胃而健筋骨,但性偏凉润,脾胃枯燥者为宜。若土寒便泻者,不可服也。

此药花胜于实,实胜于根。

玉竹

滋养气血,平补而润。甘,平,入心、经。兼祛风湿。

凡头痛不止者,多属外感,宜发散;乍痛乍止者,属内伤,宜补益。又有偏头痛,左属风邪血虚,右属痰热。气虚腰痛亦有邪实正虚,宜辨,大抵虚而夹风温者宜玉竹。

此药性缓,久服方能见效,而所主多风湿虚劳之缓证,未尝恃为重剂也。若急虚之证,必用参、芪方能复脉回阳也。

润下

麻仁

润燥滑肠。甘,平,入脾、胃、大肠经。兼能杀虫涂疮。

汗多,胃热,便难,三者皆燥而亡津液。汗出愈多则津枯而大便愈燥。仲景脾约丸治津

少便秘,盖以润足太阴之燥,乃通肠也。

麻仁,木谷也,能润肠胃而疏风气,故治大肠风秘、燥结之大便不通及艰难。

得柏子仁、松子仁治老年虚秘。

海松子仁

润燥,祛风,理气。甘,平。

松子仁润肠而通虚秘,理气而止咳嗽,祛风而去痹弱。

此仁润而不泄,同柏子仁、麻仁治虚秘甚良。

气温属阳味,甘补血,血气充足,则五脏自润,治发白不饥所由来矣。

无花果

清热润肠。甘,平。

能助消化而开胃,其能疗痔疾、治咽喉痛者,清热润燥之功也。

郁李仁

润燥通便,利水消肿,破血泄气。酸,平,入脾、大小肠经。

郁李仁甘苦而润,其性降,故能下气利水。

性专下降,善导大肠燥结,利周身水气。然下多令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乃治标救急之药,非可常用。

治因悸目张不得瞑,煎此,酒和服,使醉即愈。

蜂蜜

甘和润滑。甘,平,入心、脾经。

蜂蜜,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润燥也,补中也,解毒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张仲景治阳明燥结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神方也。

凡人觉有热四肢不和,即服蜜浆一碗,甚良。盖蜜能和营卫而通三焦,润脏腑而除烦躁。蜜成于蜡,而万物之至味莫甘于蜜,莫淡于蜡。蜜之气味俱厚,属乎阴也,故养脾。蜡之气味俱薄,属乎阳也,故养胃。厚者味甘而性缓质柔,故润脏蔚,薄者味淡而性凉质坚,故止泻痢。

肉苁蓉

滋肾,益精,滑肠。甘,微温,入心包、命门经。

肉苁蓉性滑而味重,能动大便,凡闭结不通,而虚不可攻者,洗淡,用三四钱,一服即效。肉苁蓉滋肾,为峻补精血之要药。锁阳功用与之相仿,可代苁蓉。

痢疾气滞过甚者,必至圊不爽,重用苁蓉辄取捷效。

知母

滋肾补水,泻火滑肠。苦,寒,入肺、肾二经。

知母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仲景白虎汤用之治烦躁不得眠者,烦出于心,躁出于肾,知母苦寒,滋肾水而清肺金,由是而雨露下滋,水精上达,烦躁解矣。凡病小便闭塞而渴者,热在上焦气分,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膀胱绝其化源,宜用淡渗之药以泻肺火、清肺金而滋水之化源。若热在下焦血分而不渴者,乃真水不足,膀胱干涸,乃无阴则阳无以化,宜知、柏苦寒之品,滋肾与膀胱之阴,小便自通。

虚劳证当分已成、未成二候。已成宜甘寒以滋之,如生地、麦冬之类是也;未成宜苦寒

以泻之,如知母(肺肾气分药)、黄柏(肺肾血分药)之类是也。

大肠燥结而肾水素亏之便秘,非此不能通。

来源:悦读中医。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万友生医学丛书——药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万友生编著)。

#大家健康超能团# @大家健康

#肺部保养#食疗食补#便秘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