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子曰:\ 译文: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字词释义:1)罔:迷惑而无所得2)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3)而:连词,表转折。4)则:连词,相当于“就”“便”扩展资料:出自《论语》,这句话体系性了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现在也有新的解释:学习知识不面对现实问题则知识无用,面对现实问题不学习知识则问题不能解决。参考资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文言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怎么读,写出拼音,一个小时之内,快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英语怎么说 用英语表达是2113: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leads to confusion;thinking without learning ends in danger.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5261读书及学习方4102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1653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出处是《论语》,创作年代是东周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00年)。扩展资料启发: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句释: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参考资料来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 译文:学习而不2113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5261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4102更加危险。1653通俗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死记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即使记忆力再好成绩也不会太好。2、“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善于思考而没有学习的行动,即使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会因为知识积累的匮乏而限于空想失败。3、新的解释:学习知识不理解,不面对现实问题则知识无用,面对现实问题不总结,不学习知识则问题不能解决。扩展资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参考资料来源:。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什么? 学:学习 而:但是,表转折 思:思考 罔:迷惑 殆:在学习上陷入困境,或有害.释义: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处:《论语·为政》单词释义:而:连词,表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
孔子曰:\"学而不2113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5261意思是一味4102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1653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1、此内容出版孔子《论语·为政》,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扩展资料:1、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2、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