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均相,非均相体系 均相体系2113概念是指系统内只含一个5261相,即只含一个物质;非均相体4102系概念是指系统内含有一个以上1653的相,相间有明显的分界面。根据研究的需要,人为地把一部分物料从周围的物体中划分出来(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想像的)作为研究对象。这一被划分出来的一部分物料成为体系或系统。系统以外的那部分与系统有直接联系的物料统称为环境。“相”也是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是指系统内部物理和化学性能均匀。扩展资料:均相体系的先关影响:均相体系的存在,或均相和非均相间的转化不但和其本身组成有关,而且和周围环境条件有关。一杯均匀的糖水可以是一个均相体系,如果继续加糖,超过周围温度下糖在水中的溶解度,就会在杯底出现的糖的沉淀,系统就变成固、液两相,成为复相或非均相。一杯清水是一均相体系,当周围温度降至0℃以下,就会有冰出现,成为固、液两相。继续降温,整杯水都变成冰,又成为均匀的一固相冰。参考资料来源:—均相体系—非均相体系
请教通常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的甲,乙两个组分组成是什么 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是聚氨酯胶粘剂中最重要的一个大类,用途广,用量大.通常由甲、乙两个组分组成,两个组分是分开包装的,使用前按一定比例配制即可.甲组分(主剂)为羟基组分,乙组分(固化剂)为含游离异氰酸酯基团的组分.也有的主剂为端基NCO的聚氨酯预聚体,固化剂为低分子量多元醇或多元胺,甲组分和乙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合生成聚氨酯树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具有以下特点:(1)属反应性的胶粘剂在两个组分混合后,发生交联反应,产生固化产物.(2)制备时,可以调节两组分的原料组成和分子量,使之在室温下有合适的粘度,可制成高固含量或无溶剂双组分胶粘剂.(3)通常可室温固化,通过选择制备胶粘剂的原料或加入催化剂可凋节固化速度.一般,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有较大的初粘合力,叫加热固化,其最终粘合强度比单组分胶粘剂大,可以满足结构胶粘剂的要求.(4)两个组分的用量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一般存在着一定容忍度.两组分的NCO/OH摩尔比在一般情况下大于或等于l,当固化时,一部分NCO基团参与胶的固化反应,产生化学粘合力,多余的NC0基团在加热固化时,还可产生脲基甲酸酯、缩二脲等,增加交联度,提高了胶层的内聚强度和耐热性.对于无溶剂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来说,因各组分起始分子量。
水溶液,冰,水蒸气氮气,氧气组成的系统含有几相,几种组分
pcr反应体系包括哪几个组分 PCR反应体系由寡核苷酸(引物)、4 种dNTP、Taq DNA聚合酶、靶序列DNA和PCR反应缓冲液体系组成。设计PCR引物时的一般原则:(1)引物长度一般15~30碱基,过短则特异性低;过长则会引起引物间的退火而影响有效扩增。(2)避免内部二级结构,避免序列内有较长的回文结构,使引物自身不能形成发夹结构。(3)G/C 和A/T 碱基均匀分布,G/C 含量在45%~55%之间,引物碱基序列尽可能选择碱基随机分布,避免嘌呤、嘧啶的连续排列。(4)要避免两个引物间特别是3' 末端DNA 序列互补以及同一引物自身3' 末端的序列互补,使它们不能形成引物二聚体或发卡结构。(5)引物3' 端碱基一般应与模板严格配对,并且3' 端为G、C 或T 时引发效率较高。扩展资料pcr反应体系的原理: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 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是一种体外DNA 扩增技术,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合反应。将待扩增的DNA片段与其两侧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引物经“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引物延伸”三步反应的多次循环,使DNA片段在数量上呈指数增加,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我们所需的大量的特定基因片段。参考资料来源:。
人体组成主要成分是什么? 一、从原子水平60多种重要的,如:氧占约65%、碳占约18%、氢占约10%、氮占约3%,(这四个元素约占人体96%)。钙占约2%,磷占约1%,其他较少,但也很重要。二、从分子水平上说。
初始质壁分离的成熟植物细胞,水势组分是( )A.渗透势B.衬质势C.渗透势+压力势D.渗透势+衬质 渗透势:2113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5261势降低的值称为渗透4102势或溶质势以负值表示.1653渗透势值按公式ψπ=-iCRT来计算(C为溶液的摩尔浓度,T为绝对温度,R为气体常数,i为解离系).压力势:由于细胞吸水膨胀时原生质向外对细胞壁产生膨压,而细胞壁向内产生的反作用力-壁压使细胞内的水分向外移动,即等于提高了细胞的水势.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引起的细胞水势增加的值叫压力势,一般为正值.当细胞失水时,细胞膨压降低,原生质体收缩,压力势则为负值.当刚发生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零.衬质势是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如处于分生区的细胞、风干种子细胞中央液泡未形成.对已形成中心大液泡的细胞含水量很高,ψm只占整个水势的微小部分,通常一般忽略不计.因此一个具有液泡的成熟细胞的水势主要由渗透势和压力势组成,即ψW=ψπ+ψp.当刚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渗透势任然存在,为负值,压力势为零.也就是细胞水势等于渗透势,为负值,不过溶液渗透势也为负值.若两者相等,细胞就停留在这个状态.溶液渗透势更低,细胞继续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溶液渗透势较高,细胞吸水膨胀.故选:D.
C.渗透势+压力势 渗透势: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称为渗透势或溶质势以负值表示.渗透势值按公式ψπ=-iCRT来计算(C为溶液的摩尔浓度,T为绝对温度,R为气体常数,i为解离系).压力势:由于细胞吸水膨胀时原生质向外对细胞壁产生膨压,而细胞壁向内产生的反作用力-壁压使细胞内的水分向外移动,即等于提高了细胞的水势.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引起的细胞水势增加的值叫压力势,一般为正值.当细胞失水时,细胞膨压降低,原生质体收缩,压力势则为负值.当刚发生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零.衬质势是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如处于分生区的细胞、风干种子细胞中央液泡未形成.对已形成中心大液泡的细胞含水量很高,ψm只占整个水势的微小部分,通常一般忽略不计.因此一个具有液泡的成熟细胞的水势主要由渗透势和压力势组成,即ψW=ψπ+ψp.当刚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渗透势任然存在,为负值,压力势为零.也就是细胞水势等于渗透势,为负值,不过溶液渗透势也为负值.若两者相等,细胞就停留在这个状态.溶液渗透势更低,细胞继续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溶液渗透势较高,细胞吸水膨胀.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