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水稻病毒病的病害种类和分布 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侵染循环

2020-07-19知识4

水稻矮缩病毒病是怎样传播和防治的? 发生危害:病害的损失与感染的生育期有关,苗期至分蘖盛期感染,则颗粒无收,分蘖后期感染,一般减产在80%左右。传播方法:叶蝉持久性经卵传毒,汁液、种子及土壤均不能传毒。传毒介体:主要由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传播。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二条黑尾叶蝉N.nigropictus和二点黑尾叶蝉N.virescens也能传播。黑尾叶蝉饲毒5min,即有27.7%带毒。其带毒虫在健稻上传毒5min、30min、12h、48h,其传毒率分别为0.8%、25.5%、76.4%和83.3%。病毒在虫体内的循环期,平均气温在20℃时为14~22d,多数17d;平均气温在29.2℃时为11~14d,多数12.4d。开始传毒虫态,最早为4龄初期、最迟为5龄末期,多数为4龄中期到5龄中期。开始传毒后,多数个体能连续传毒至死亡,其传毒力以4~5龄若虫和羽化初期的成虫较强,近死亡时传毒力有所减弱,出现间歇传毒现象。病毒可经卵传递,以带毒雌雄虫进行交配,其后代的带毒虫率可达85%以上。如让其不断繁殖子代,每代取出一定数量的虫子测定其个体传毒率,则第一代为75.6%、第二代为71.0%、第三代为36.2%。经卵传递的子代,有极少数个体在孵化后即开始传毒,多数个体是在孵化后6~12d的3~5龄期开始传毒,也有少数个体在羽化。水稻的常见疾病该如何防治? 水稻常见疾病该如何防治?我是一生农资人。一位与水稻打了近30年交道的农资经销商。我的家乡更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结合水稻生长发育中发现的常见疾病,我也来谈谈水稻常见疾病该如何防治?(水稻治虫疑问帮助可私信交流):水稻常见疾病该如何防治呢?首先,有条件的田块,可以提早翻土晒田。既可以疏松土质,也能杀死一些虫卵及病菌。其次,合理用肥,不乱施滥施。基肥建议多用有机肥及有机复合肥,既能肥沃土壤,还能增加水稻的抗病虫能力。同时,加强水稻各生长期的田间管理。(用肥不当,管理不善?在水稻即将成熟期,有可能因\"青枯\"而引发水稻绝收)。第三,水稻常见疾病的防治时间及方法:水稻的病虫防治策略为:\"预防为主,防治为辅。水稻用药一般\"统防统治\",以下对水稻的病害防治策略及方法仅供参考:1,在水稻种子浸种时需用浸种药。在用浸种药浸种时,建议加入正规大厂的(小厂的坚决不能用)吡虫啉浸种。这样既可以预防一些水稻的秧苗病害,对抑制秧苗飞虱也有效果。2,在秧苗移栽前,建议防治水稻飞虱和叶瘟。用药可选吡蚜酮加稻瘟灵防治。3,在水稻移栽后一般不到30天,要第一次用药。这时水稻稻苗较小,可以忽略水稻的纹枯病,加入对水稻叶瘟的防治。用药可选三环。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典型症状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白背飞虱和白带飞虱等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其中以灰飞虱传毒为主。发病稻株明显矮缩,叶片浓绿僵硬,叶背、叶鞘和茎秆出现初为蜡白色,后为黑褐色的条状不规则突起,这是此病的主要特点。病株分蘖增多,根系发育较差。介体一经染毒,可终生传毒,但不经卵传递。病毒主要在大麦、小麦病株上越冬,也有部分在灰飞虱体内越冬。第一代灰飞虱在病麦上吸毒后传到稻和玉米上。稻田繁殖的第二、三代灰飞虱,在稻病株上吸毒后在稻、麦间循环传毒。灰飞虱不能在玉米上繁殖,因此玉米对病毒传播作用不大。此病的发生程度与灰飞虱发生量及迁移情况密切相关。大麦、小麦发病轻重、毒源多少,决定水稻发病程度。因此,应采取以防治灰飞虱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防治方法参见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水稻大面积红尖子是怎么回事? 水稻种植是东北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我们这里的主食,东北气温早晚温差大,气候不稳定,有时干旱,时有多雨,所以水稻得病时有发生。1、水稻叶枯病,如果大面积,突然得病,叶子一般3~5厘米处开始变红,严重会导致叶子慢慢变白枯死2、水稻红尖有很多情况,天气太热也会造成水稻得病,水稻根部发育不良,吸收水分和化肥能力下降,导致尖部发育不良也会变红。3、水稻缺钾,会导致水稻生长缓慢,稻秆变矮,叶子会出现小斑发展大量褐斑,严重时叶子会发红枯死,严重影响产量。最好的办法,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肥力,草碳灰含有丰富的钾,可以改善土壤所缺的成分。4、水稻胡麻病,叶子发病会出现红褐色病斑,病斑的深浅不同,出现大小不同的小点。我家乡主要种植水稻,多年的经验,如果赶上雨季,要趁早排干田里的水,进行晒田预防水稻生病,晒田一般5~7天。以上根据水稻病情,提到预防,及时治疗,尽量使用有机肥料,有效提高土壤得肥力,缓解土壤。水稻病害图片 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俗称水稻上的癌症。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苗期发病 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水稻条纹叶枯病中后期症状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别于蝼蛄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分蘖期发病 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 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所以结实很少。本病毒仅靠介体昆虫传染,其它途径不传病。介体昆虫主要为灰飞虱,一旦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获毒可终身并经卵传毒,至于白脊飞虱在自然界虽可传毒,但作用不大。最短吸毒时间10分钟,循回期4-23天,一般10-15天。病毒在虫体内增殖,还可经卵传递。病毒侵染。水稻黄矮病毒病是怎样传播和防治的? 发生危害:一般于早稻秧田即能开始发病,秧田的病苗移栽于本田后,大部分枯死。早稻本田的病害盛发期,一般在水稻的圆秆拔节期至抽穗期,广东在6月上、中旬,浙江、湖北在6月中、下旬;晚稻发病情况,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均有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高峰在8月中、下旬水稻分蘖盛末至圆秆拔节期;第二个高峰在9月中至10月上旬水稻孕穗至抽穗期。江西、浙江只有一个发病高峰,籼稻品种在8月下旬,粳稻品种在9月上、中旬。在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1月份早稻即有病株出现,以7~8月份中、晚稻发病最多。其主要感染期,在江苏、浙江一带,早稻主要在秧田至本田初期的越冬代黑尾叶蝉迁飞期;晚稻是7月中旬至8月初的第二至三代黑尾叶蝉迁飞高峰期。苗期发病植株多严重矮缩,不分蘖,须根短小黄褐,根毛很少,易早期枯死。分蘖期发病则分蘖减少,根系差,抽穗迟而小,穗头半包或全包在叶鞘里,结实很差。拔节至孕穗期发病,植株稍矮,仅剑叶症状明显,抽穗迟而小,结实较差。分蘖期感染的,部分轻病株有恢复现象,即病株始病叶以上2~3叶症状较为明显,以后抽出的叶片仅叶尖有隐约的斑驳,再抽出的新叶片则无症状,至后期与健株一样,但抽穗结实稍差。水稻秧苗至始穗期。

#水稻品种#水稻#三农#农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