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古代就有清明节期间有放风筝的习俗,这里头有什么说法吗?

2020-09-24新闻13

中国古代就有清明节期间有放风筝的习俗,这里头有什么说法吗?

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每当清明来临之际,祭祖的人流不断,他们陆陆续续来到坟上,或者给坟茔培土,或者烧纸,或者插花。总之是以各种形式寄托对先祖的哀思。

宋朝诗人高菊卿曾有一诗就生动的描写了这时的场景: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

其实,清明节的活动并不仅限于祭祖这一项。人们除了扫墓祭祖,过一个肃穆的节日外;还是大家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这些活动包括踏青插柳、牵钩(拔河)、荡秋千、斗鸡、蹴鞠和植树等等。今天我们要说的放风筝,也是其中的一项。

中国古代就有清明节期间有放风筝的习俗,这里头有什么说法吗?

祭祖

风筝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关于风筝的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鲁问》中的记录:“公输子削竹木为鸢,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墨子提到公输子(鲁班)发明了一种竹鹊,可以飞三天三夜。

然而到了韩非子那里,风筝的发明权,又转移到了墨子手中。《韩非子》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不管是墨子还是鲁班他们谁应该拥有这项发明权,但至少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风筝。人们向往蓝天,探索天空的奥秘这个欲望造就有了。

中国古代就有清明节期间有放风筝的习俗,这里头有什么说法吗?

飞鸟

而后来到了唐人,描写就更丰富了。张鷟在他的《朝野佥载》中补辑了一则关于木匠祖师爷鲁班的趣闻。

鲁班,又叫鲁般或公输般,自然是鲁国人了。他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

他曾经制作了一木制大飞鸟,每次只要把鸟翼上的机关拍打三下,木鸟就负着他展翅飞翔。

鲁班乘着他周游列国,神龙见首不见尾,好不惬意。

有一次,他的妻子怀孕了,鲁班只好呆在家中陪伴待产的妻子。

他的父亲很奇怪,院子中怎么停放着如此大一只飞鸟?鲁班的妻子就如实相告其中的秘密。老父怀着一颗探索科学事业的好奇心,爬上飞鸟,胡乱对着鸟翼击打了数十下,大鸟冲天而飞。

可惜好奇心过甚的老父却没学会怎样让大鸟停靠下来,就这样飞啊飞,飞到了吴国。吴国人看到空中飞来了一只很奇怪的大鸟,以为是妖怪,于是就万箭齐发,结果这位想当中国第一代飞行员的老人就这样壮志未酬,从鸟身人像变成了刺猬。

中国古代就有清明节期间有放风筝的习俗,这里头有什么说法吗?

飞人

鲁班闻讯大怒,乘着飞鸟抢回了父亲尸体。

因为怨恨吴人不分青红皂白射杀了他的父亲,于是又制造了一木制仙人,手指吴地方位,不料吴国因此真的大旱三年,吴人不明就里,占卜得知原是鲁班所为,于是就赶紧聚集财物上门请求鲁班宽恕。

鲁班手持大斧,砍掉了仙人的一条手臂,吴国顿时天降大雨。

时人皆以鲁班为仙人。

这则故事说明,人类不光是向往蓝天,还要实现飞天的梦想。

但是真正命名“风筝”这个正式名字,已经是晚唐时期了。这时候的人们对过去简易的风筝也进行了改进,不光是过去单纯的纸鹞,人们在风筝上,挂上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等风筝飞上天的时候,风吹声鸣,鸣响声可以传出去很远,因而才有了今天这个正式名称。

到了宋朝,风筝更有发展,不光是品种在增加,性能也在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都有描述放风筝的画面。

中国古代就有清明节期间有放风筝的习俗,这里头有什么说法吗?

放风筝

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之一的徐渭,曾专门写过很多有关风筝的诗:

其一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

其二

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

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这种流行的娱乐不光在民间传播,也深入到豪门大户,甚至皇宫里头。曹雪芹在“红楼梦”70 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 各种风筝的情景。

慈禧老佛爷曾经叫太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的风筝玩,也是难得的找回了一次童趣。

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中国古代就有清明节期间有放风筝的习俗,这里头有什么说法吗?

皇宫

古时候的放风筝,除了正常的娱乐之外,其实还有一种特别的意思——除灾避祸。

“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清嘉录》)

古人在放风筝时,都随身带上一把小剪刀,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高高飞起后,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从而达到消灾避祸的目的。

除了那些玄虚的东西,其实古人早就意识到这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宋代李石在《续博物志》一书中写道:“春回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

中国古代就有清明节期间有放风筝的习俗,这里头有什么说法吗?

民间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踏青放风筝,沐浴阳光,舒展筋骨,引颈远眺,极目云天,伴以徐步疾行,使冬天久居室内、内热积聚、气血积郁的人,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改善血液循环和加强肺呼吸容量,可起到清除“内热”和吐故纳新的功效。

放风筝不光是我们中国人玩的一项娱乐活动,从唐宋开始,也开始向世界输出,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

其实我们的古人发明的许多东西,在我们眼里不当回事,但是到了国外,让外国人一研究,就发现了它的重大价值。

中国古代就有清明节期间有放风筝的习俗,这里头有什么说法吗?

烟花

火药,这个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东西,当年在我们这里只是燃放烟花这种纯娱乐的项目,但是传到欧洲,经过他们再次改进,就给了它赋予了实用价值——可以用它来造杀人的枪炮。

同样,我们这古老风筝传到了欧洲,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他们开始研究着向飞行器方向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不懈的研究改进,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中国古代就有清明节期间有放风筝的习俗,这里头有什么说法吗?

飞机

这时候,国际上对来自中国的这么个小玩意,又进行了重新的评价,它不光是一种玩具,而是一种科学的探索工具了。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就是来自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这恐怕是国人没有想到的,一个本来就是游戏的玩具,还具有这么重大的科学贡献吧?

#民俗#诸子百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