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永宁岗村:电给力助五旬老人一人一年赚40余万
电头条新闻云南曲靖9月23日讯(通讯员 杜明彦 车玉奎)9月11日,初秋的滇东大地烈日炎炎,在距离县城近30公里处的曲靖市马龙区马过河镇永宁岗村,余吉焕拿着蒲扇,悠闲地坐在树下乘凉。
57岁的余吉焕,步履健壮,精神镌烁,待人和蔼可亲。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老人,操持着一个养有100多头猪的养殖场,一个工人都没聘请,每年的净利润达40多万。
余吉焕是麒麟区白石江街道的农民,早年曾在曲靖城区的代河一带养猪,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2018年农历五月,她将养殖地点重新选在了永宁岗村,向王国保租用养猪场进行饲养。
“在外面看来,养着这么多猪,一定很苦,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余吉焕说。
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添猪料、铲猪粪,约3个半小时就能干完。之后就一直要到下午一点才第二次喂猪料,用水管冲洗猪圈,工作一个多小时后,就直到晚上6点,才开始第三轮工作,同样只需一至二个小时,全天总共只需工作6、7个小时。
“主要是电力帮了大忙。”余吉焕介绍说,猪粪臭味重,所以,在养猪过程中,保持猪圈的清洁至关重要,既能有效避免很多传染病,也有利于提高猪的生长速度。
永宁岗村和马龙的大部分村落一样,没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村民人畜饮水都是依靠深井水。余吉焕养殖场用于冲洗猪圈的水,亦是通过电力从深井里抽上来的。“如果不是电力的可靠支持,仅仅是保障猪圈卫生这一块,就做不到,谈何确保整个养殖场的效率和规模。”余吉焕说。
猪群每天饮用的水,也是通过水泵抽到水箱,然后用管子接到每个猪槽。
103头猪的养殖场,猪料的加工投喂是首要工作。
“都得力于这台机器。”余吉焕指着养殖场门口的一台HD系列饲料机说到。
养殖场的猪料,绝大多数都是利用玉米面和油枯、麦麸、豆粕混合搅拌而成。
HD系列饲料机旁边有一个半立方米不到的坑,一根直径约20厘米的管子一头在坑底部,一头直到机器的入料口。余吉焕每次加工时,只需将袋装的玉米粒倒在地下的坑里,机器就会通过管子将玉米粒吸进去加工成面,并和其他食料搅拌混合。100多头猪一个星期所需的食料,只需一个多小时就能加工出来。
除此而外,电力还有效提高了母猪繁崽的成活率。养殖场建有专门用于初生猪崽保暖用的保温室,里面装有暖灯。猪崽产下来后,需在保温室保温10天到一个月。
“保温灯保暖,大幅提升了猪崽的成果率。在当前猪崽价格高的市场背景下,保暖灯为我带来了巨额效益。”余吉焕介绍说,去年一年,她花在购买猪崽上的成本就达17万。现在,养殖场共饲养了10多头母猪,每头母猪一次能繁12、13头小猪,在保暖设施的保障下,成活率能达90%以上。按照计划,她明年开始就不用再购买小猪了。
如果说余吉焕是为了经济效益而来到永宁岗村养猪,那王国保则是利用晚年的安闲时光挣到了不小的收入。
在把自家的大养殖场租给余吉焕的同时,王国保仍用自家的小养殖场养了30多头猪。去年一年,他单靠猪就净赚了10多万元。
年小余吉焕2岁的王国保,两个儿子在外操持建筑和餐饮生意,在村里建起了面积860多平米,价值100多万的两栋大楼房。
“我原本完全可以在家闲着养老,但现在条件这么好,所以就想着趁自己还苦得动,多挣点钱。”王国保将所谓的“好条件”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党的政策好,二是交通等硬件设施好,三是电力好。“现在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电,特别是各种电气化机器的使用,为农民节省了不少劳力,很多收入都是因电而增加的。”
王国保家位于老村子北面约500米处。他还记得,15年前,他家和高国芳家两家人刚搬到现在所住的地方时,为两家人供电的线路是一段粗一段细的“鸡肠子线”,连电饭煲煮饭都不能两家同时煮,其他电气化的机器基本用不了。但凡遇到打雷下雨的天气,家里铁定停电。
短短几年时间,村里的电网改造就大范围高质量地展开。现在,电杆整齐划一,电线都是绝缘线,村里通上了动力电,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了碾米机、钢磨、粉糠机、青饲料粉碎机等机械。年轻人外出务工后,土地都免费让给年纪大的人耕种,王国保和老伴两人,除了养猪外,还耕种着30多亩土地,养了10多只羊、30多只鸡。“别看我们年纪大了,但凭借着各种家用机器,苦得的钱是年轻时的几个倍。”王国保说到。
电力工人向养猪场老板介绍用电注意事项 。
了解用电情况。
深入走场走访 。
电力机械加工为养猪场省去大量劳力 。
责任编辑:周忠群
(电头条专注行业新闻热点,传递世界能源正能量,欢迎关注订阅,转载请注明电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