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兵戈四起,政局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借汉朝天子之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曹操消灭了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曹操气吞天下,征服匈奴、乌桓、鲜卑等部族。
曹操穷其一生都在致力于天下统一,他所创立的丰功伟业也为曹魏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书曾这样评价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如此评价,可谓经天纬地。
但是让后世不解的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蔑视天下英雄,他大可舍弃汉室,自立为帝,可为何他到死也没有行这等称帝之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曹操不称帝的呢?
其一,曹操为人务实不务虚,切勿慕虚名而处实祸也
昔日献帝曾经赏赐曹操十万人口以作为魏国封国人口,但被曹操毅然拒绝。不仅如此,为表自己决心,曹操甚至写下《让县自明本志令》来表达自己绝无取代之意,他还明确说出自己的观点:“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后来,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位于诸侯王之上,乃是实至名归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时的曹操,上朝时可以不称臣,出行时采用的是皇帝礼制,虽然是名义上的汉家之臣,但实际上手中权力已经等同于皇帝,即便如此,曹操也从未想过自己称帝。因为对于曹操来说,他看重的是实而不是虚名。
其二,曹操在当时没有绝对实力,担心篡位后遭诸侯群起攻之
帝王天子之位,非想做就做,想当就当,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在,三者缺一不可。曹操当时只占据了天时,因此他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没有擅自夺权,自称为帝。
汉献帝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因为被曹操挟持,所以自己的国家只能受到摆布,献帝心中必然不甘。再纵观朝中大臣,虽有许多是曹操的心腹之臣,但也有不少大臣视曹操为敌人。加之汉朝统治天下四百年之久,民心仍然向着汉朝,若是过早称帝,就是谋朝篡位,会成为众矢之的。到那时候,各路诸侯便可以起兵勤王,所有人都有充分的借口来攻打你。袁术就是因此而亡,曹操身为聪明人,自然不会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情。
其三,时代潮流影响着曹操称帝。
汉朝重视儒学,而且三国已经经历过周朝的礼乐之教。师出有名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要想篡夺汉朝,就必须要师出有名。毕竟那个时代不再重视武力之上,讲究杀人诛心,你没有正当的理由,就没有人会跟着你打拼征战,因此曹操并不急着称帝,反而以汉室天子之名,行利己之事。
曹操为何不称帝?因为他要筑高墙,广蓄粮,缓称王!曹操如此,诸葛亮是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