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款汽车代表上世纪中国汽车产业,教授认为夏利绝对会是不二选择,并且这也是如今少有的上市中国车企。但可惜的是,9月16日晚,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计划将以1元出售上市公司。
内容显示,如果资产出售和重组顺利完成,那么一汽夏利将告别整车业务,主业变更为轨道产业为主的物资供应链管理以及轨道维护等。这让无数人唏嘘,曾经的中国国民品牌怎么变成这样了?也有人会说,中国车企的倒闭潮来了?
教授想了许久,原因或许是"买来政策","居安不思危",又甚至说是"时不我待"。
故事的开始,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看着上海汽车(上汽前身)、一汽汽车大红大火时,天津微型车厂(下文简称津汽)也开始自己的汽车生涯,1983年在日本考察后,津汽决定引进日本大发旗下的Hijet850微型厢式车,也就是小黄面,爆红后又引进了Charade轿车,两者就分别是华利、夏利,两者合起来的含义就是"华夏得利",可见当时领导层的自豪。
当时两者的合作方式并非合资,而是大发技术转让,津汽买下了这两款车的技术平台。这也确定了研发方向以及汽车方向,分别是"引进-改良-再创新"以及"省钱、省心、省时"。没想到,这却是最后落败的根由。
2002年,天汽(津汽改制后公司)与一汽重组,正式成为了一汽旗下的品牌。但没想到的是,"我把你当大哥,你却把当佣人"。原以为傍上了一汽,天汽就能弥补自己中高端车型欠缺的不足,但一汽那时与丰田合资,重心根本不在天汽上,甚至将它当做是代工厂生产明星车型——丰田花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