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小说中的打虎英雄武松,不仅是梁山泊的出色将领,更被民间百姓引为心目中行侠仗义的标准好汉。
武松的故事流传了近千年,至今仍令无数人津津乐道。
细读水浒故事,不难发现,武松的几次出彩表现,都是在醉酒或饮酒之后。诸如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醉打孔亮等。就是十字坡遭遇孙二娘夫妻,也是假装醉酒之后动手反击得手···
那么,宋代的酒是什么酒,武松喝了十八碗能打猛虎,喝了四十碗还可以把精通武功的蒋门神打得跪地求饶?
再看《水浒传》中述说的酒具,大号的有缸、桶、瓮,中号的有瓢、角、旋、碗、瓶、葫芦,小号的有杯、盏、盅、樽等。
从缸里向外打酒用“角”,分大角、小角,一般一“大角”一斤,一“小角”半斤。猜测武松一定用的大角。
其实,《水浒》书中不仅是武松,还有鲁智深、杨志、李逵等,喝酒的时候都是用碗。那么,宋朝喝酒的碗该是什么样的呢?
有史料介绍,宋代喝酒的酒碗,根据已经发现的北宋定窑烧造的酒碗测定,一碗能装下两百毫升,应为四两酒。以此来估算,武松在上景阳冈打虎之前大约喝了七斤多,醉打蒋门神时喝了四十碗,那就是十六斤酒了。
如此算来,武松的酒量也太惊人了。能喝十多斤酒不醉倒,真是“酒神”级别的。
其实,宋代武松喝的酒与我们今天喝的白酒完全不是一回事,他所喝的应该是十度左右的酿造米酒,因为宋朝时期还没普及饮用白酒(烧酒)。
翻阅史料记载看到,我国古代的酒与现今的白酒大不相同,那时五六十度的高度酒还没有摆上酒桌。
武松的故事发生于北宋,当时的酿酒业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获得了空前发展。
宋代酒类品种按现今分类法,可分为黄酒、果酒、配制酒和白酒四大种类。前三种在宋代以前已有生产,但到了宋代又获得较大突破,特别是黄酒生产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黄酒是以大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合酵、压滤而成的酿造酒。虽说黄酒生产的历史悠久,但是黄酒的名称却是始见于宋代和西夏文献。
宋代酿酒工序为:卧浆、淘米、煎浆、汤米、蒸醋麋、用曲、合酵、酴米、蒸甜麋、酒器、上槽、收酒、煮酒。可见,黄酒生产在八百多年前的宋代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民间百姓对所谓酿造酒的方法说得很通俗,认为就是将稻谷蒸熟,放凉,拌上酒曲,让它发酵,发酵到一定程度,稻谷都变成了酒糟,用筛子过滤掉,把酒水放进坛子里密封起来陈放一定时间。这样酿造出来的酒,最高度数不超过十五度,一般保持在六度左右。
以武松在景阳冈喝的“三碗不过冈”的村酒为例,那种酒接近于现在的黄酒,酒精度数应在10度之内。
这一点,可以从店小二的描述中佐证:“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初入口时,醇浓好吃,少刻时便倒。”醇浓、后劲大,正是黄酒的突出特点。
度数再低,连喝十八碗,也算是海量了。有专家分析,武松喝酒前,店小二已经通过筛酒的程序,也就是用带网眼筛子的器具将酒糟剥离,使得酒精度数降低了不少。否则,即便是勇武过人的武二郎,连喝十八碗,估计也得趴下动不了。
据传,宋代普通老百姓喝的酒,价格并不很贵。春天酿造,秋天出售的酒叫“小酒”,小酒分成二十六个等级,最低档5文一斤,最高档30文一斤;冬天酿造,夏天出售的酒叫“大酒”,大酒分成二十三个等级,最低档8文一斤,最高档48文一斤.
王安石有诗:“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常闻鼓。”100文钱能买一斗酒,估计是皇家官方酒厂的极品。
宋代酒楼、酒店门前多挂有酒旗和酒帘。村镇酒店的酒旗上有“望”字,又称酒望子,相当于今天一些地区酒店门前挂的“酒幌”。它既是酒家的标识,又是店家的广告。
《水浒》小说中,写武松喝酒均以多少碗来标明数量,这可能是作家的写作习惯。
酒史专家指出,汉朝人饮酒以“石”计,唐朝人饮酒以“斗”计,宋朝均以“升”来计。宋代一升约合一斤酒左右,因此宋人写诗多以“三升”为限量。
一些名家诗人在诗中均提示,喝“三升”酒对于宋人来说很尽兴,算是豪饮。如,喝酒比较豪放的陆游在诗中表述酒量时,也曾表达:“山路近行犹百里,酒杯一举必三升。”如此看来,喝上三斤10度左右的酒,在宋朝是很常见的。
《水浒传》写武松善饮,不排除施耐庵老先生用了夸张手法来渲染英雄。
武松醉打蒋门神,是《水浒传》书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在这段故事里,武松的喝酒水平被写到了极致,早已超过了景阳冈打虎的十八碗标准。
书中武松被发配孟州大牢,与小管营金眼彪施恩相遇。施恩仰慕武松,对他招待有加,武松感激与他结为兄弟。后来施恩经营的快活林产业,被地方土豪蒋门神抢占。武松决定替施恩讨回公道。
去打蒋门神临出门时,武松要求施恩答应他“无三不过望”,就是“要打蒋门神时,出得城去,但遇着一个酒店便请我吃三碗酒,若无三碗时便不过望子去,这个唤做'无三不过望'。”(前面已说过了酒店门前的“望”字含义)。??
施恩倒是不心疼花费多少银两,而是担心武松喝多误事。
因此:施恩听了,想道:这快活林离东门去有十四五里田地,算来卖酒的人家也有十二三家,若要每店吃三碗时,恰好有三十五六碗酒,才到得那里。恐哥哥醉了,如何使得?
(剧照)
武松却是另有一番理论,他告诉施恩,“你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酒醉后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
听了这话,施恩才放下心来。
小说叙述,从出门开始,武松先是吃了十来处酒肆,每家喝三碗,共三十碗。后来又喝了十来碗,一共是四十碗上下,结果,从早上一直到“此时已有午牌时分”,“武松酒却涌上来”。一路喝了四十碗酒,武松已经进入醉态了。
书中却说,武松一路喝酒,喝到快活林,明明只有五分酒,却装成十分醉。见一个高大的汉子在槐树下乘凉,猜想这就是蒋门神。
此时,武松头脑还是清醒的,他用了“打草惊蛇的法子,东倒西歪地先进了客店”···,通过戏弄店内酒保和老板娘,并把老板娘即蒋门神的老婆丢进大酒缸里,以此引起蒋门神愤怒以便展开厮杀。
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
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
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
武松这顿拳头,打的蒋门神在地下直叫饶。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剧照)
蒋门神答应之后,武松就地下提起蒋门神来,看时,打得脸青嘴肿,脖子歪在半边,额角头流出鲜血来。
武松指着蒋门神说道:“休言你这厮鸟蠢汉,景阳冈上那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我兀自打死了!量你这个,值得甚的!快交割还他。但迟了些个,再是一顿,便一发结果了你这厮!”
蒋门神此时方才知对手是武松,只得喏喏连声告饶。
看来,武松一路喝了四十碗酒,是边喝边走,边喝边醒。打服了蒋门神,还不忘炫耀一下自己是曾经在景阳冈酒后打虎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