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金史·世纪》:“生女直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所说的白山黑水就是满族的发源地也就是故乡,这个民族的起源是个神话故事,并且非常有意思,用四个字可以简单概括:朱果降瑞。这和商族的玄鸟生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白山黑水
“有天女三,长曰恩古伦,次曰正古伦,季曰佛库伦,浴于池。浴毕,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季女爱之,不忍置诸地,含口中,甫被衣。忽已入腹,遂有身。……佛库伦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以吞朱果有身之故,因命之曰:‘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布库里雍顺,天生汝以定乱国,其往治之,汝顺流而往,即其地也。’”《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满族兴起
这个一直盘踞在白山黑水的民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顺利入主中原,绝对是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原因,今天淮生就来和大家简单聊聊关于经济基础和八旗制度对满清入关的重要作用。
努尔哈赤画像
一,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亘古不变。满族因为祖祖辈辈生活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中,因为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属于山林溪泉,所以他们会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属于渔猎民族。不过因为满族人生活的地方距离蒙古草原很近,所以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有时也会影响到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采集和狩猎,因为受到辽东地区的汉人影响,所以农业开始迅速发展。
1,耕牛和农具
“万历十二年(1584年)三月,在广顺关,女真人购牛九十九头、烨子七百三十四件、木锨五百三十三把。”“在镇北关,女真人购牛二百五十四头、烨子约三千七百件,木锨一百七十把。”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随着耕牛和农具的引进,很大程度地促进了满族农业的发展。后期努尔哈赤也很重视炼铁业,因为炼铁不仅仅可以铸造征战沙场的武器,更加是需要铁制工具去发展农业。“银、铁、革、木皆有其工,而惟铁匠极巧。”由此可见当时铁匠最受欢迎。随着炼铁行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土地肥饶,禾谷甚茂,旱田诸种,无不有之。”
这是在万历晚期一个外国使臣见到满族的一个小村的场景,那会的满族农业发展的已经和汉族看起来差别不大了。
2,发展农业
“尔蒙古以饲养牲畜食肉着皮维生,我国乃耕田食谷而生也”这是努尔哈赤对蒙古说的话,由此可见在努尔哈赤心中农业的重要性。同样《满洲实录》:太祖努尔哈赤“谕各牛录,每十人出牛四头,于旷野处屯田,造仓积粮。”说明为了发展农业,努尔哈赤是下了一番工夫的。正是因为满族农业以及炼铁行业不断的发展,使得满族的经济水平不断的提升,这也为后来满族入关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努尔哈赤
二,八旗制度
满族之所以能够顺利入关,和八旗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提起八旗子弟可能大家会想到晚清拿着鸟笼子遛鸟,逗着蛐蛐的败家子。但是实际上八旗制度建立之初,八旗子弟是相当的骁勇善战。并且八旗初期是军民不分的,“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需要打仗的时候人们在一起上战场,在不打仗的时候人们一起劳作,并且物资也是需要自备,战争胜利的战利品在论功行赏。
八旗
1,起源
《满洲实录》中记载:“凡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出猎行围之际,各出箭一支,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此总领呼为牛录额真。”
八旗制度其实是努尔哈赤在牛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和发展,最开始的时候只有二旗,只有黄旗和黑旗,分别由努尔哈赤和自己的弟弟当旗主,后因为夜间作战的需要所以把黑旗改成蓝旗。一直到1615年,随着努尔哈赤的数次征战,军队人数也激增,所以正式分为八旗,八旗制度正式建立。
2,八旗军队的战斗力
八旗军队的战斗力之所以很强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的基本组织比较好,也就是牛录。牛录一般来说是用血缘家族作为纽带的,所以凝聚力特别强,就像常说的“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样,正是因为每个牛录里的人和自己的战友都沾亲带故,所以他们就会更加的不遗余力。在后勤保障方面,都是由每个牛录自己贡给,上前线的都是和自己的亲人,所以后勤就会竭尽所能地给前线准备充足的物资。这样,战场上的士兵都勇猛杀敌,后勤准备又特别充沛,所以八旗战斗力才会特别强。
因为之前满族人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导致了他们分裂割据,而八旗制度很好地把这些分散的满族人聚集起来,涉及到军事,经济,政治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八旗制度绝对是满清顺利入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
八旗行军
结语:
大力发展农业为满清入关提供物质基础,八旗制度为满清入关提供军事和政治基础。不过满清之所以能顺利入关绝不仅仅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还和入关时机得当,联合蒙古,大明王朝的腐败不堪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