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后期,淮南地区新四军生产出一种叫“飞马”牌的香烟,风靡根据地不说,连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市民都争着抢购,以抽飞马香烟为时髦。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这与新四军代军长张云逸分不开。
张云逸本人是不抽烟的。
一次,在部队开大会的时候,坐在台上的张云逸偶然看见台下的战士们捡台上扔下来的烟屁股抽,心里很不是滋味,自责起来:有烟瘾的战士没烟抽也是很难受的。自己虽然不抽烟,身为副军长,不能以个人的喜好代替战士们的喜好。
散会之后,他叫人把供给部长胡弼亮找来,说:“我们当领导的要关心战士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不仅吃的、穿的、用的要关心,其它的都要关心。”
胡部长惊讶地问道:“是我们有什么没做好吗?”
张云逸便谈起来了自己开会时看到的一幕,最后说:“只要战士需要的,我们都得关心,你看我们能不能办个烟厂,解决干部战士和人民群众的抽烟问题?”
“可以,可以!”胡弼亮没料到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副军长连战士抽烟这样细小的问题都想到了,很受感动,当即就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不久,供给部经过一番筹划,以张云逸亲自批给他们的42元淮南票作家底,办起了一个烟厂,喜欢抽烟的干部战士和附近老乡们得知,高兴得奔走相告,齐夸这个烟厂办得好。
随后,供给部还给生产的香烟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飞马”。
飞马牌香烟生产出来后,不仅为抽烟的干部战士解决了烟难的问题外,还带来了其他好处:当地的烟农增加了收入,抗日政府增加了税收。更为有趣的是,由于飞马牌香烟的质量越来越好,一时之间甚至压倒了当时的名牌香烟——大英牌香烟,敌战区的烟商也纷纷冒险前来抢购。
于是,在南京、上海等城市的街头巷尾,不少人偷偷买卖“四爷”(新四军)生产的飞马牌香烟,很多人把抽“飞马”香烟当成一种时尚。据说,戴笠的别动队专门暗中派人进行收购,作为官兵的奖励品。
张云逸关心战士们的一件小事,却创造了一种时髦,有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