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全球最长节段颈胸段脊柱肿瘤切除术 来源:长征脊柱肿瘤中心(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 通讯员 王根华)超长枕颈胸段切除重建一直是医学界悬而未决的世界难题。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脊柱肿瘤中心肖建如教授团队为罹患颈胸椎巨大恶性脊索瘤的何女士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从颅底横跨颈椎,直通胸2椎体8椎节切除术,并为她安装3D打印人工寰枢胸椎复合假体及重建术,攻克了超长枕颈胸段切除与重建这一难关。这是迄今全球最长节段颈胸段脊柱肿瘤切除术,也是自主研发最长跨度的3D打印人工寰枢胸椎复合假体。
更令人感到欣喜的是,该研究团队在进展期脊索瘤靶向药物临床治疗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应用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期脊索瘤患者,发现无进展生存期(PFS)优于现有的国际研究治疗方案,有效地控制脊索瘤的进展,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昨日,该原创性临床研究成果刊登上影响因子33.75分的国际顶尖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柳叶刀·肿瘤),这是中国骨肿瘤界首次在国际顶尖刊物发表前瞻性临床论著。
国际医学界临床难题
复发难治性脊索瘤是国际医学界挑战性临床难题,该肿瘤多发于枕颈交界区域和骶骨,即脊柱的首尾两端最容易出现。虽然这类肿瘤在骨骼中的原发性肿瘤中属于低度恶性程度的类型,但是局部侵袭性强、复发率极高,必须在早期手术中尽可能实现彻底完整切除。
不过,由于脊索瘤生长较为缓慢,大部分患者早期常常没有症状,当肿瘤体积生长和侵蚀较大的范围,出现脊椎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及神经压迫后出现严重症状才被发现,此时手术的难度及风险巨大,而且肿瘤本身对于传统的放化疗不甚敏感。因此,彻底切除肿瘤并结合前沿的分子靶向药物精准治疗等辅助手段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的唯一希望。
来自广西的何女士罹患颈椎脊索瘤长达6年之久,其间经历了两次手术,但肿瘤的复发越来越凶猛,治疗效果越发渺茫。当地医院检查发现,何女士的全部颈椎及胸1椎体被肿瘤侵蚀破坏,并还有向邻近节段蔓延趋势。
何女士辗转多家大医院就诊,但都因为肿瘤侵犯节段太多,病程复杂,手术难度大被婉拒。处处碰壁的何女士一家,在放弃和尝试中不断挣扎与煎熬。他们慕名找到了国内著名的脊柱肿瘤专家肖建如教授。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治疗团队发现面临一关又一关硬骨头要啃。
手术困难重重
肖建如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特点,认为肿瘤病灶累及第1颈椎(寰椎)至第1胸椎椎体8个节段,巨大的肿瘤压迫脊髓,包绕双侧椎动脉及颈神经根。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病灶严重侵蚀,患者右侧椎动脉已经闭塞,而左侧椎动脉明显被肿瘤包绕,术中一旦出现左侧椎动脉及颈髓损伤将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脑干梗死、高位瘫痪、死亡等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要实现彻底切除肿瘤,就必须将颈1至胸1段肿瘤切除,同时分离保护好左侧椎动脉,甚至需要做好左侧椎动脉搭桥重建的准备。
然而,摆在医生面前困难重重,即使能顺利切除肿瘤,颅底至胸2跨8个节段缺损区域拿什么来支撑颅颈胸椎?如何保护颈髓和椎动脉等重要结构和功能?
“我们团队拥有成功实施世界首例3D打印全颈椎人工椎体置换术、3D打印人工寰枢椎置换术、侵及双侧椎动脉颈椎多椎节巨大肿瘤整块切除与重建术,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们必须术前精准规划设计手术,做好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并发症防范。”肖建如说。
患者脊髓神经功能逐渐改善
手术如期进行,在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肖建如、矫健团队在脊柱导航仪辅助下,首先实施后路颈胸椎附件肿瘤切除术及枕颈胸内固定重建术,经过6个小时奋战,成功切除了颈1至胸1附件的肿瘤,并将左侧椎动脉从后方游离加以保护。
随后,根据患者的影像组学数据,团队自行设计出与患者全颈椎和胸椎的形态和长度相仿的3D打印“寰枢胸椎复合钛合金假体”,并通过动态力学模拟测试,运用于前方颅颈胸重建。接着,肖建如、矫健实施了二期前路颈胸椎肿瘤切除重建内固定术。经过4小时奋战,手术团队在3D鹰眼可视化高倍显微镜下彻底切除了寰枢椎至胸1椎体脊索瘤后,将定制的复合假体精准固定于患者颅底双侧枕骨髁和胸2椎体,并巧妙实现了前方复合假体与后路固定棒的前后链接。术后经呼吸科协助脱机训练,患者呼吸及脊髓神经功能逐渐改善,近期将转至康复医院继续治疗。
多年来,除了手术一次次突破禁区的创新,肖建如团队长期致力于临床外科技术攻关,通过临床样本全外显子组测序、肿瘤疫苗、单细胞测序等多种技术手段,为进展期脊索瘤患者探索新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