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要求: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原则上全部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
9月1日,重庆各中小学校如期开学。荣昌区玉屏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李雨晨在妈妈的陪同下走进校门,父亲李伟并没陪同一起。
李伟是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的副研究员,2017年9月,35岁的他来到离家700多公里的巫溪红池坝镇金家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一干就是3年。
3年内,李伟把金家村当作第二个家,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他都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接下来的4个月,他将倾力去完成一件事情——确保全村如期脱贫。
△李伟在村民家中走访。
驻村三年 近800天都在村里
9月1日上午,当女儿走进校门迎接新学期时,身在巫溪红池坝镇金家村的李伟正顶着骄阳,对村里的建卡贫困户进行走访。遇到家里有孩子在上学的,李伟还会拿出准备好的文具送给村民。
“这些都是女儿陪我一起选的。”
说起女儿,在村里习惯了大嗓门的李伟语气温柔了很多。3年来,李伟每隔半个月才会回家一次,算上来回近20个小时的车程,每次回家最多只能在家待两天。有时候遇到周末开会、走访,就干脆不回去。
李伟粗略算了算,3年里有近800天都待在村子里。
“刚来村里的时候,女儿还在上幼儿园,只知道爸爸要去很远的地方帮助别人。”李伟坦言,心里一开始还是挺舍不得,但想到自己本就是从农村出来的,而且所学专业也有用武之地,于是就主动报名又回到了田间地头。
△李伟的宿舍既是卧室也是办公室
来到金家村后,李伟马不停蹄地开始摸“家底”。白天挨家挨户走访,金家村5个社一共421户,每一户李伟都徒步走访过,下村一天,基本要走3万步。晚上,就回到宿舍写将当天的工作记录下来。
对李伟来说,宿舍既是办公室也是卧室。房间里,除了一张单人床之外,就是一张办公桌。办公桌上,堆着两叠半米高的书。其中两本是李伟两年来的驻村日记,一页接一页共200多页,“内生动力”、“产业”、“走访”是日记里的高频词汇。
李伟说,繁忙的驻村工作让他减轻了对妻女的思念,而金家村则成了他要一门心思搞红火的另一个“家”。
△李伟为村民讲解养蜂的知识
把村民当家人 劝上创业脱贫路
李伟把金家村当作另一个“家”,而村民们就是他的“家人”。
“李书记确实是真心对我们好,不是他劝我帮我,哪有今天哦。”54岁的村民易功良是村里的养猪“大户”,靠着家里的猪场如今一年能挣十多万元。但在3年前,他还是一个喜欢打牌消磨时间的低保户。
“当时没得啥子生活目标,就想到混一天算一天。”
易功良回忆,李伟到村子后第一次走访就把他们家里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还做了笔记。“李书记前前后后来了几次,每次都劝我不要天天耍起,喊我搞点产业,不懂的随时可以问他。”
易功良说,当他提出想开猪场后,李伟主动帮他分析了收益和利润,还嘱咐他一定要把防疫做好。2017年10月底,易功良拿出家里的家里积蓄买了十几头猪苗,开起了猪场。3年间,在李伟的专业指导下,易功良的猪场越来越红火,现在一年能挣十多万元。每年春节,易功良家吃刨猪汤都会邀请李伟参加。
△金家村风景秀丽
像易功良这种被李伟劝上创业脱贫的村民还有很多。建卡贫困户袁金龙是2017年底回村发展创业的青年。在李伟的劝说下,他与合伙人共同成立了巫溪县茂哥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2019年合作社种植独活483亩,养殖中蜂126群,带动周边农户务工19户,其中有11户为建卡贫困户;流转土地602亩,涉及农户57户,其中32户为建卡贫困户。今年他们收购村土豆3.5万斤,主要通过深加工销售土豆片,销售额达2.1万元。
“真正对村民好就要让他们走上脱贫路子,发展产业是关键,没有产业支撑其他都是虚的。”李伟介绍,如今中药材、养鸡、中蜂都成为了金家村正在见效的支撑性产业,除此之外,村里还发展起了山羊、青脆李、核桃等产业,已实现产业100%覆盖。
△李伟驻村后修建的桥
坝坝舞“跳”出精神脱贫新生活
接下来的4个月是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的关键时期。金家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402人,目前,除2户3人外均已脱贫。
李伟介绍,未脱贫的2户3人均因重病致贫,通过村集体经济以及国家的兜底政策,都已达到脱贫标准,确保金家村脱贫攻坚能顺利收官。
随着物质生活得到改善,李伟也开始重视起村民们的精神生活。
“物质脱贫了,精神也要脱贫。”
李伟说,今年4月开始,村子里多了一项固定活动,就是跳坝坝舞。
“以前村子头大家白天都忙到干农活做家务,到了晚上不少人就以打麻将、扑克用来消磨时间。所以想到把大家组织起来跳舞,把精气神跳出来,还可以让关系变得更融洽。”
△在田间忙碌的李伟
跳坝坝舞的活动,一推出就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顾文安就是一位“铁杆粉丝”。
“以前吃了饭就在家看电视、耍手机,现在一有空就去跳舞,大家一起热热闹闹蹦两下,心情也好起来。”顾文安笑着说。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凉风徐来,驻村干部们就会把音响搬到村委会广场上,村民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广场,开启了他们美好的“饭后时光”。
看着热闹的广场,李伟一边吃晚饭一边给女儿打了一通电话。
“爸爸,你啥子时候回来可以陪我久一点嘛?”这个问题女儿已问过无数遍。
“快了!”李伟的回答,和往常一样。
但这次,是真的快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淳 摄影 张锦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