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上书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革新政治、文化、教育,发展农、工、商等系列改良运动,遭到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强烈扼杀,变法历时103天最终失败。结果光绪被囚,康、梁逃亡国外,戊戌六君子被害,其中年仅三十三岁的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临刑前,他在狱中以煤石写下那首著名绝命诗《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那么,首句提到的张俭究竟是谁呢?他又有哪些传奇经历?今天便来说说此人。
01
话说东汉桓帝初年,外戚宦官轮番专权,引发朝野混乱,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多达四十余次,京师童谣到处传唱:“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为平息叛乱,朝廷不时派兵东征西讨,如此一来,巨大军费开支便压得朝廷喘不过气来。
此时,桓帝身边有个名唤侯览的太监,山阳防东县人,原是一市井无赖,为求荣华富贵,入宫做了太监。他仗着机智狡狯,油嘴滑舌,一心钻营高官厚禄。
一天,他见桓帝正背手唉声叹气时,便假意抹着眼泪,甘愿捐献家里绢缣五千匹,作为军费以解燃眉之急。桓帝立时感动莫名,当下即封他一个关内侯,没多久又晋升为高乡侯爵位。
侯览一步登天,大权在握,便勾结上小黄门段珪,二人狼狈为奸,豢养大批凶奴悍仆,到处敛财,掠夺土地,惹得天怒人怨。济北相滕延公正廉明,最恨阉宦,一次他得知侯览手下家奴在他治下作恶,严令差役捕手全部出动,迅速将恶徒们一网打尽,并通告境内,公开在市井中把十几名罪大恶极者枭首,围观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也算为济北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02
然而,侯览岂能熟视无睹,不久,他便借其他事情,狠狠告了腾延一状,罪名是“滥杀无辜,邀功立名,无视朝廷仁政,使民众归怨皇上。”桓帝览奏大怒,即刻下旨将腾延罢官抓捕,严加治罪。
有皇上撑腰,侯览此后更是胡作非为,亲戚朋友依仗他的权势,也都纷纷当上了官,他弟弟侯参本是一介卑鄙下流之徒,竟当上益州刺史,一上任便欺压良民,诛灭大户,稍不如意,便给人扣上作乱犯上的罪名,害人无数。很快,贪掠的黄金珠宝装满府库,钱财多达数万计,消息传到朝廷,文武百官惧怕侯览的权势,都敢怒而不敢言。直到延熹五年(163年)时,身为四世三公的杨秉任太尉,仰仗名声与资历,大胆向外戚和宦官发出挑战,提出:“中官子弟不得居官弄权,以免祸国殃民!”在他的主持下,迅速罢免大批贪残害民的官吏,对于侯参,他向皇上更是激言劾奏:“益州刺史,累有赃罪,暴虐一州……”云云,义正辞严,证据确凿,侯览在一旁听着,吓得不敢发一言辩解。
后来,侯参在押解途中听说兄长无力救助,只好畏罪自尽。京兆尹袁逢于京都客舍察阅侯参赃物,大量金银、锦缎,珍玩宝物,多达三百多辆车,价值根本无法计算。
杨秉铲除侯参后,乘胜追击,继续弹劾侯览,这时,朝中尚书劝他小心为上,但杨秉却道:“吾身为三公,理应为国尽责,驱逐君侧之恶!”
奏疏上达,桓帝无奈,令侯览引咎辞职,但很快又官复原职,且更加荣宠。之后,侯览穷凶极恶,更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做尽了坏事。
03
话说侯览老母居住在防东县,仗着朝中儿子势力,在当地欺官害民,横行不法,被称为一霸!
延熹八年时,太守翟超延聘张俭为东部督邮。
张俭何许人也?此人字元节,山阳高平人,汉初赵王张耳后人,平生不畏强权,极具侠义之风,乡里曾推举他为茂才,他因刺史贪婪而以病辞,因此颇负盛名。
张俭甫一上任,那些受尽侯览家人欺凌的父老乡亲便纷纷前来告状申冤,张俭一一做下笔录,然后上奏朝廷,状告侯览母等家人奢侈无度、侵吞民宅三百八十一所,掠夺农家田园一万一千八百多亩,构建豪华府邸一十六区,尽皆高大雄伟,金碧辉煌。期间,残破民宅居室,挖掘坟墓,逼良为仆等恶行擢发难数,请诛侯览母子以谢天下!
这道奏疏一入京城,先落入侯览之手,他看罢大惊,急急销毁,又派心腹前往防东,秘密监视张俭的一举一动。
那张俭久等朝廷批示无果,恰如石沉大海、渺无音讯,料定必是侯览从中作梗,一股正气不禁愤然升至脑门,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趁手中尚有权力之际,先斩后奏再说!
04
当下,他集合郡内所有差役竟奔侯府,破门而入,以地方官之名义,宣布侯家母子罪状,没收侯家全部财产,同时抓捕所有侯家宗党爪牙,不少漏网之鱼闻讯纷纷逃亡太山一带,不料太山太守苑康是张俭好友,他也十分痛恨阉宦作恶,便配合张俭这次“打虎”行动,派人穷追急捕,二人最终合力将侯览在防东老家的恶势力摧毁殆尽,无一人逃脱!
因担心侯览施救,张俭收捕其母后,迅速判她死刑,且立即执行,据说行刑当日,观者如堵,欢声雷动。接着,张俭再次上书朝廷,一一详奏侯家恶行,末尾写道:“侯母干乱郡政,罪在不赦,故臣先斩后奏,为国除奸!”奏疏入京照旧被压,然而,防东县一小小督邮敢破灭朝中巨珰之家的消息,却哄传天下,从此张俭声名远播,四海忠臣义士无不拍案称颂。
京都侯览闻讯,捶胸大恸,破指发誓必报此仇,思来想去,搞出一个“钩党”罪名,遂将自己家乡昔日“仇人”一一列入在册,然后指示心腹朱并上书告变。
这朱并原是张俭同乡,因品性卑贱,攀附权贵,素与张俭不和,当下秉承侯览密令,上达桓帝,告发张俭等同郡“八俊”,“八顾”,“八及”共计二十四位名士,朋党刻碑,立坛谋乱!这份奏疏果然引起了桓帝的高度重视,桓帝看罢,急忙下诏:除恶务尽,绝不留情,“刊章讨捕”以张俭为魁首等人。
05
张俭其实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闻讯却不肯轻易束手就擒,他想朝中奸佞依旧惑乱国家,自己何不躲避一时,以待将来为国效力!
张俭与鲁地孔褒颇有交情,因此趁夜孤身逃亡至孔家,不巧的是,孔褒偏偏外出未归,家中十六岁弟弟孔融听说是兄长朋友,便擅自做主把张俭藏匿起来,不料没过几天,消息竟透露出去,孔家兄弟只好将张俭转移别处,如狼似虎的官吏们搜查无果后,就把孔家一门全都带回官署严讯。
是时,孔融在公堂慨然言道:“藏匿张俭是我个人所为,兄长并不知情,我愿承担罪责!”孔褒上前争抢道:“张俭乃我挚友,他是投奔我来的,弟弟年幼不懂事,与他无关。”兄弟正自争罪,拄着拐杖的孔母这时从容言道:“我乃一家之长,孔氏门中有事,理应由我担责,与他二小儿何干?”母子三人争死,令所有审讯官吏为之动容,最后不得已具疏请示朝廷定夺,回旨判孔褒死罪,孔融从此名声大振。
再说张俭继续逃亡,辗转又逃到东莱,躲进友人李笃家中。不料外黄县令毛钦竟率士兵尾随而至。见官兵闯进门来,李笃坦然请毛钦进屋就座,然后捋须淡淡地说:“张俭四海逃亡,我确实不知他在何方?然而他为民做主,忠奸分明,被称为名满天下的义士,假如阁下遇见他,当真忍心抓走他吗?”
一席话说得毛钦面红耳赤,不由拍拍李笃的肩膀,肃然起敬道:“古有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奈何足下自专仁义?”李笃呵呵笑道:“那便分你一半可好?”毛钦听罢,拱手率众而去。
见官兵一走,李笃随后召集眷属,舍去所有家产,陪护着张俭先奔至北海,再进入渔阳,最后走到塞外,总算逃出奸佞的魔掌!
06
张俭的逃亡之旅,实是千难万险,由于他敢同权贵斗争,以高尚气节为民纾难,由此赢得天下义士的敬仰!他每到一地,望门投止,人们无不甘冒毁家受诛之险庇佑他,容纳他。经查证,因他一路所经历,后来受重诛者多达几十家,牵连宗族亲党者祸及万家,有的郡县甚至都残破不堪。
望门投止!真切反映出东汉末年朝野忠奸水火难容的生死较量!
中平元年,党锢解除,张俭可算回到了家乡,大将军何进及三公征召他为少府,但被张俭婉拒。汉献帝继位初,四方战乱,流民遍野,张俭舍出家中大部财产,救济了数百乡人。曹操掌权后,征张俭为卫尉,张俭看出曹操的野心,不得已受命,随后便挂起驾车,闭门不问时事,一年后,于许都淡然离世,享年八十四岁!这便是张俭传奇的一生!
看到这,我们不难理解,谭嗣同绝命诗首句“望门投止思张俭”,便是将康、梁二人喻为张俭,希望他们不论逃亡到哪,都能受到天下义士的庇佑,以图变法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