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赵树理小说《三里湾》的论文,该从那方面入手?有个简单提纲!! 入手:隐性文本的意义阐释其显性文本是作家赵树理按照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需要而定制的,隐性文本则是作者下意识的产物,而非其创作的本意。这是造成小说在意蕴上分裂症侯的深层原因。而这一症候也提示了诸多“十七年”宏大叙事文本的复杂性。
赵树理 三里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双百”方针是毛泽东主席提出来的,“百花齐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争鸣”借用了历史典故。1951年,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毛泽东手迹)1953年,他就中国历史研究问题提出了“百家争鸣”的主张;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这一方针由毛泽东提出,经中共中央确定的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报告会,陆定一代表中共中央向知识界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这个方针作了全面的阐述。所以说,这一方针应该说是在1951年就出现了,而1955年的《三里湾》应该也就算在其中了。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求赵树理小说《三里湾》的主要内容 《三里湾》是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代表作,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它围绕三里湾农业社秋收、扩社、整社抄、开渠等工作,描写了三里湾旗杆院周围的王玉梅与马有翼一对中学毕业的新农民男女的爱情,写了王玉生与范灵芝的爱情,以及“糊涂涂”、“范登高”、“一阵风”zd、“能不够”几个旧式农民家庭的变化,借此揭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这场变革在农村所引起的巨大反响,同时在自然环境描写上突出了山西农村的特有风光,且对山西农民的吃住穿戴,起居往来,婚丧嫁娶等民俗人情都有着精致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