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宝宝打疫苗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2020-07-28新闻18

上次和大家介绍了什么是第一类疫苗,什么是第二类疫苗,以及相应的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有很多家长担心,宝宝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我们该怎样分辨并且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是疫苗的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指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不会造成生理和功能障碍,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是在接种疫苗后当天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一般2~3天消退。全身反应包括发烧,少数人在接种疫苗后8~12小时体温升高,一般在38.5摄氏度以下;烦躁、易激惹;食欲减退;腹泻、呕吐;皮疹,但较轻微;嗜睡。

黄小贝今天就来讲讲关于疫苗不良反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疫苗的不良反应按严重程度分为一般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的症状比较轻,孩子在接种后表现为发热,局部红肿,轻度嗜睡,食欲下降,烦躁等,大多数与疫苗相关的不良反应都是轻微并且是有自限性的。

严重的不良反应很罕见,所以在世界各国的疫苗接种指南中均支持给孩子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

一般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发热:接种疫苗1-2天内出现一过性的中低度发热,大多数不超过38.5℃,不需要用退热药,多喝水,减少衣物等有助于散热,一般不影响孩子精神食欲和睡眠,在家观察即可。

发热对于下一次接种同种疫苗没有影响,仍然可以继续接种,比如第一针肺炎球菌13价结合疫苗接种后出现发热,第二针肺炎球菌13价疫苗仍然继续按计划接种即可。

如果发热引起孩子精神食欲睡眠不好,或者反复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以及超过39℃以上等均建议带孩子门诊医生评估是否耦合感染可能。

局部反应:如注射部位肿胀和发红,局部反应普遍发生但是也为自限性的。这些也不应被视为避免进一步接种疫苗的原因。

在局部反应出现后的头几个小时内,可以使用冷敷(注意不是冰敷,直接把冰袋接触宝贝皮肤有可能会引起冻伤导致二次伤害)来治疗局部反应,如果疼痛或肿胀让孩子很不舒服,哭闹,影响睡眠等,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布洛芬等减轻不适。

但是,退热药不应凭经验或预防性给药,因为一些研究发现这些药物可能会降低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局部症状影响孩子精神食欲睡眠等不适,需要尽快带孩子去接种门诊面诊医生评估后再处理。

其他一般不良反应:

血清病和类似血清病的反应:反应表现是皮疹,发热,全身乏力以及多发关节痛或多关节炎,发生于疫苗接种后一到两周,或者患者多次接种疫苗后后续剂次出现几率更高。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晕厥) :接种疫苗有可能引起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晕厥),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特征是低血压,面色苍白,发汗,虚弱,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如果严重,还会失去意识。

如发现宝宝有上述症状反应,请尽快带孩子去接种门诊面诊医生评估后再处理。

#小儿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