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鸡精和味精有哪些常见谣言?鸡精比味精更营养、上档次吗?

2020-07-27新闻9

味精是化学物质合成的,调味品鸡精是老母鸡熬制而成的精华,所以鸡精比味精营养更丰富、味道更鲜美。

这是很多人的误区,“鸡精是老母鸡熬制的”——错得离谱!一、鸡精并不比味精营养

味精是由细菌发酵而来,跟酿酒、酿醋的原理差不多,其发酵的原料主要是淀粉或者甜菜或者甘蔗,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鸡精就是加了“鸡味香精”的味精,并没有比味精更营养。从鸡精的配料表中一看便知,鸡精配料表中最主要的成分、排在第一位的成分仍然是谷氨酸钠,这跟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一样的。

鸡精有“鸡味”的原因在于,鸡精会在谷氨酸钠的基础上加入其他一些提味增鲜的物质——鸡味香精。当然不可否认,一些品质比较好的鸡精中,还会添加一些鸡肉粉之类的提取物,但是鸡精的主要成分依然是谷氨酸钠。

所以,味精、鸡精是一回事,鸡精跟鸡没啥关系。虽然我国居民有食用味精的习惯,可国外很多家庭里是不准备味精的,味精不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能不吃就别吃。凡是带“精”字的食物添加剂,都没什么营养,奶精如此,鸡精也是如此。

二、味精致癌——有点夸张

味精虽然没什么营养,应该少吃或不吃,但也不会致癌,造成饮食恐慌就不好了。科学家们早就研究过味精的安全性,并没有发现它能产生危害。营养学普遍认为味精对身体是无害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味精归入“最安全”类别里。

“味精致癌”的论调认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经高温加热后会产生致癌物质。谷氨酸钠加热到120摄氏度,会产生焦谷氨酸钠。但科学已经证实,焦谷氨酸钠不会致癌,没有毒性,只是会变得失去提鲜作用。鸡精、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广泛存在于很多天然食物中,这就是为什么有的食物烹煮之后自带鲜味。所以,只要是合格的味精、鸡精产品,对人体是安全的,不必担心致癌。

三、味精含盐:可以代替一部分盐,也可造就高钠饮食

味精、鸡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其中钠含量可以说堪比食盐。每 5 克的鸡精里,含有 1000 毫克(1 克)的钠。我们推荐从调味品中摄入的食盐每天 4 克左右,如果烹调中每道菜都习惯放味精,很容易使钠摄入总量超标。

但另一方面,如果能做到用味精替代一部分食盐,还是不错的。这是味精除了提鲜之外,唯一的可取之处。有研究显示,味精中的核苷酸和谷氨酸有“增强咸味”的作用,能够使人感知的咸味更多。烹调时,如果用味精来替代一部分盐,菜肴的味道会比只放盐的咸味更重,因此,有利于帮助人体减少钠的摄入。

味精、鸡精钠含量高这一特点,好似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有好处,用不好会产生不利,这其中的关键是把握好量的使用。

※膳食建议

味精不宜高温加热、不宜凉拌

味精不适合高温加热。烹调时,不要过早放味精、鸡精,菜肴起锅的时候放比较合适,而且用量越少越好。

味精不适合调味凉拌菜。味精、鸡精不易溶解,所以做凉拌菜最好不放,做馅料的时候也不宜使用味精。

做鸡汤、炒鸡肉时不必加味精。鸡汤、鸡肉,还有海带等食物自带鲜味,不必放味精、鸡精。

醋和味精不用同时放。如果菜肴中放了醋,就不必再放味精、鸡精了,两种调味品混在一起的味道也不怎么样。

作者:于康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 主任医师 著名临床营养学专家

来源:《吃的误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烹饪#味精#鸡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