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历史 系统动力学著作

2021-04-23知识7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系统 从动力学的观点来研究人格的结构系统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19世纪中叶,德国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提出了能量守恒定理。这个定理说明,“能”实际上是一个量,它可以转换形式,但不可以被消灭;当能在一个系统的某部分里消失时,它就一定会在该系统的其它地方出现。能量守恒定理的提出,使科学家们对人的看法有了改变,出现了所谓动力生理学。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机体也是一个动力系统,同样服从化学和物理的规律。弗洛伊德接受了这种新的观念,并把它引入心理学,认为动力学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的躯体,同样也适用于人格,人的一切精神活动都是心理能在人格系统中的作用所致。他开创的“动力心理学”便是研究人格中能量的转换与改变。弗洛伊德的动力心理学的基本前提是: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其中操纵人格三部结构运转和作用的能叫心理能。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可以获得的能量是一定的,人格中某一系统获得能量后,就意味着其它系统已丧失能量。一个人有坚强的自我,其本我和超我就势必虚弱。人格的动力状态是由能量在7a64e59b9ee7ad9431333339666130整个人格中的不同分布决定的,而一个人的行为则取决于其所具有的动力状态。如果大部分能量被超我。

分析力学有什么好处?有哪些经典著作? 学了一点分析力学,但是不太清楚最主要的优点是什么。试着用拉格朗日方程求解一些问题,感觉写得还更多了…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历史 系统动力学(简称SD—system dynamics)1956年出现,创始人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福瑞斯特(J.W.Forrester)教授,他为分析生产管理及库存管理等企业问题而提出的系统仿真方法,最初叫工业动态学。1961年,福瑞斯特发表的《工业动力学》(industrial dynamics)成为经典著作。随后,系统动力学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几乎遍及各个领域,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新学科—系统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系统动力学仿真教程#系统动力学著作#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系统动力学九大模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