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有哪些 法治思维的哲学定义

2020-07-26知识16

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的异同 1:定义上的区别 法律思维:是一种特殊思维,它指职业法律群体根据法律的品件对人的思维走向进行抽象、概括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是受法律意识和操作方法所影响的一种认识。法治思维的概念是什么?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1)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1336130事实的科学思维。因此,法治思维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2)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如,古希腊柏拉图提出的“哲学王”之治,我国古代推崇的“圣君”、“贤人”之治以及后世的“英雄”、“强人”、“能人”之治等,主要强调的都是依靠个人的。法律素质的概念 法律素质是社会评价中的一个理性范畴,它不仅包括法律信仰、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情感等,还包括对法学和哲学问题的理解、领悟及理性思维的能力。简单的说,法律素质是一个人对法及法律的认识深度和实践能力。论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区别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是否有完备的法律体系,这句话对吗? 错误。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最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扩展资料:一、法治思维的含义1、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2、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3、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和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处理、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4、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二、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1、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领导的才智治国理政。2、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方式调节社会关系;人治思维漠视法律、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情感进行治理。3、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进行决策,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民主思维;人治思维是少数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4、在标准上,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以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参考资料来源:前线网-善用法治。人生哲学与法治思维重要吗?生活中如何适用? 人生哲学是管方向的,把握人生的大局。人活着就有一定的念想,有一种引领。法治思维是划底限的,不越法律的界限,对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有一种明确的预期,超越了杠杠,意味着法律评价即将来临,所以只要有法治思维,就可以避免无形陷阱的引诱。

#法律思维#思维模式#法治国家#法律#法理学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