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读诗有感 作文 读陶诗有感

2021-04-07知识10

《归园田居》请你结合诗句,你是怎样理解陶诗的特点的?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读《陶母教子故事》有感 从“陶母教子”说父母助廉我国自古就很重视家庭教育,《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词句,意思就是长辈仅仅对晚辈进行抚养而不教育,就是长辈的失职与过错。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子女操行教育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陶母教子”的故事,就是家庭和家长参与廉洁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范例。陶母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与孟母、欧阳母、岳母一起被尊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陶母出生于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南市村(今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16岁那年嫁给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生下陶侃没几年,丈夫病逝,从此家道中落。由于孤苦无依,陶母只好携带幼小的陶侃由浔阳(今九江市)回新淦娘家,以纺织为生,供陶侃读书,并很重视对儿子的言传身教。陶侃在踏上仕途赴任之际,湛氏把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侃儿,为娘苦了一世,总算看到你有了出头之日。但望我儿做一个清正之人,不可误国害民。为娘拿不出什么东西为儿饯行,就送你三件土物吧。来到官府后,陶侃打开包袱一看,只见里面包着一块土、一只土碗和一块白色土布。他先是一怔,后来才慢慢领悟到母亲的用意。原来一块土是教儿永记家乡故土;一只土碗,是教儿莫贪图。

从陶诗看陶渊明。 作文600zi 心中的陶渊明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却未必尽然。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 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 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

#读陶诗有感#读陶诗作诗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