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现在 改变过去 双缝干涉实验 双缝干涉延迟实验到底验证了什么,为什么说它的实验结果很恐怖?

2020-07-26知识8

如何理解单个电子能产生双缝干涉?这个实验几乎把我三观摧毁了 116 年前的 12 月 12 日,马可尼收到横跨大西洋、人类史上第一个无线电信号的那一天。似乎什么都没有改…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是真是假?原因是什么? 网上资料太少,不是学物理的,这个实验疑惑太多。? 好问题 1 ? 5 条评论 20 16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最新补充: 延迟选择实验的\"未来会改变过去 并不是说你未来选择。双缝干涉延迟实验到底验证了什么,为什么说它的实验结果很恐怖?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在科学实验中正式遭遇「灵异事件」。116 年前的 12 月 12 日,马可尼收到横跨…双缝干涉延迟实验到底验证了什么,为什么说它的实验结果很恐怖? 人家都说是延迟实验了,肯定是那个双路实验啊。单光路的双缝干涉实验是前置实验(对被误解的“观察”所做…双缝干涉缝的宽度变化问题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缝中 干涉条纹的间距只与光的波长有关。改变缝的宽度不会改变波长。因此间距不变。但是缝变窄后光强变弱。两条缝的光强不相等。因此正负叠加后不再是零。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该怎么办 在 实验中,干涉条纹间距x=Dλ/d,其中D为缝到屏的距离,d为缝间距,所以要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需要增加屏到缝的距离,或者减小缝宽度。为什么当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让科学家感到恐怖? 答:不否认,量子延迟选择实验的结果,确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仅限于正统量子力学下的解释,可是目前,我们除了接受正统解释之外,别无他法。基础知识:双缝干涉实验延迟选择实验被解读为“未来改变现在”,也就是“因果关系”被颠倒,至于这个理解对不对,或许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见解,就让我们来深入看看,这个实验中究竟是如何颠倒因果的吧!量子双缝干涉实验,已经颠覆了我们的世界观,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即哥本哈根诠释)为粒子同时穿过了两条缝,然后在屏幕上进行自我干涉。这是波动学说的解释,当然你也可以从粒子学说的角度,用不确定性原理来解释。之所以先谈双缝干涉实验,是因为双缝实验中,包含了量子力学的精髓,如果你没有接受和理解双缝实验,那么对于量子延迟选择实验,是不可能看懂的。量子延迟选择实验在1979年,普林斯顿大学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在会议上首次提出“量子延迟选择实验”,震惊了科学界。延迟选择实验,本质上是双缝实验的延伸,但是得到的结论,却让科学家为难了。实验是这样的:(1)利用半镀银的反射镜(反射50%的光线和透过50%的光线)来代替双缝,如上图所示,光子有50%的概率透过反射镜或者被反射,这个。为什么当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让科学家感到恐怖? 如果说宇宙不是完美的,它有BUG(漏洞),你信么?双缝干涉实验似乎一步步地发现了这个宇宙“漏洞双缝干涉实验是什么?当我们在水中丢下一块石头,那么水面就会产生波纹,如果同时丢下两块石头,两个水波之间就能够出现交叉的干涉条纹。这就是波能够互相干涉的特征。双缝干涉实验既在一个光源前放置一个开了两条缝隙的不透明挡板,挡板后面再放置一个能够观测到的背景。当我们打开光源,会看到背景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就是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这个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因为光在穿过两条缝隙后产生只有波特有的干涉,相反的波被抵消,相向的波被增强,导致背景上明暗相间的条纹。(日常生活中主动降噪耳机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用相反的声波抵消了噪音)下面我们把实验升级一下,光源变得非常小,背景换成高灵敏高分辨的底片。打开光源后,一开始我们看到了无数随机分布的小点,随后这些小点越来越多最终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实验升级后证明光是一种粒子并且还具备波的特征,也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双缝干涉延迟实验虽然双缝干涉实验已经让人赞不绝口,不过科学家们还是在这个实验上再次升级。将光源变成一次发射一粒的电子!电子要通过这块挡板只能随机通过两条缝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