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 国务院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传统农业如何通过互联网思维改变产业发展模式, 在生产、流通、农村综合服务等领域与互联网紧密融合, 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迫切需要从“互联网+”角度对整个农业产业链进行一场新的审视、规划, 进行一场新的思维变革。
一、“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发展带来全新的空间维度和发展模式
(一) “互联网+”为现代农业发展增加新的发展内涵和产业魅力。
“互联网+”从思维与产业顶层设计角度与产业跨界融合, 以互联网的传播迅速与广覆盖, 加快信息资源整合, 推进行业科技与三农的融合, 拓展传统农业发展空间, 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与业态。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物联网, 改变传统技术推广与农产品营销模式, 让原来的不可能变为现实, 使传统农业生产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 对推动城乡统筹,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二三产业融合, 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互联网为纽带, 推进城乡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与互联互通, 以农业产业、农产品和新农人为载体, 通过互联网连接一二三产业, 用互联网理念改造农业, 改变长期以来农村人才、资金外流局面, 吸引工商民营资本、科技人才流向农业, 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三) 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互联网, 改变产业与主体、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矛盾, 有效连接分散的农业生产主体, 加强产销信息衔接, 缩短农产品交易链条。通过标准化生产, 聚合资源, 实现生产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互联网+农业”的融合模式与发展途径
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 是将最先进的技术、发展理念, 与人类最古老的产业结合, 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畅通农业信息交换渠道, 拓展流通模式, 推动资源科学配置与效益最大化, 推进农业产业内部、一二三产业间的深度融合。
(一) 互联网+农业信息的大数据与基础资源数据库融合模式。
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 其关键的一环是农业与农村信息的整合, 以互联网、移动互联为纽带, 沟通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利用互联网对产业、市场、资源进行大数据采集、整合、分析。整合全国农业基础数据资源, 建立涵盖农业各产业如种植业 (粮食+蔬菜园艺作物) 、畜牧水产、科技服务等云平台。一是采集分析农业农村基础资源大数据, 如耕地与土肥水资源、产业经济资源数据、畜禽水产与林业资源、农产品贸易、科技成果、农业气象数据等, 形成农业数据资源平台。二是开展农产品产能监测, 如蔬菜园艺作物、中药材产能与市场行情监测、大田作物农情信息监测等, 提供各类客户端APP, 采集并分析推送相关信息。三是开展农业公益性、商业性信息类网站的整合与目录导航, 进行网站信息整合与分类, 形成信息集聚、分类、集群指导优势。
(二) 互联网+生产环节的智能农业生产模式。
从生产主体最关心的生产环节入手, 发展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 (IOT) 等最新技术的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智能农业, 集成相关生产技术模型, 形成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的智能农业生产系统。一是通过互联网与物联网结合, 在畜禽水产、设施农业等领域, 在智能生产管理的基础上, 与产能监测、产品质量追溯、联产联销结合, 引导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形成互联网+智能农业生产体系。二是大田精确定量生产与产能监测相结合, 通过GPS与自动化机械结合, 与土壤肥力资源3S系统结合, 形成精确定量生产系统。如美国80%的大农场已普及农业IOT技术, 通过IOT连接高度自动化的大型农业机械设施, 作业效率大大提高。我国已推广精确定量施肥多年, 积累了海量数据和丰富的经验, 通过“互联网+”, 可以将土地资源、农资 (良种) 补贴、品种布局与卫星定位数据结合, 实行粮食产能监测与粮食分品种收储。三是智能农业生产数据模型。整合品种、土肥、植保、栽培知识库体系, 完善优化各类农业生产决策系统, 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云平台, 对接农业产能监测大数据, 指导生产者调整播种茬口与品种布局。
(三) 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互联网+”给农产品营销带来颠覆性变革, 彻底改变了原有渠道销售模式, 变原来的产销 (生产基地+销售点) 对接为产消 (生产基地+消费者) 对接。整合产业链资源, 整合销售、采购、定价、结算、融资等供应链各环节, 打造“互联网+农产品”电商平台, 推动农产品电商从易储存的坚果、茶叶类向生鲜农产品电商深化发展, 形成一批农场至家庭的F2F、O2O直销模式。一是打造一批如类似淘宝、京东、一号店、世纪之村等综合类农产品电商平台, 按品种、品质、品牌、产地等要素分类, 构筑区域农产品网上大市场。二是建设一批综合服务型专业电商平台, 如成都的“菜易通”, 江苏蔬菜园艺产销网 (佳园网) , 以产品产能监测、标准化技术推广、产品质量追溯、产销对接四位一体, 实行大宗农产品网络销售与技术推广相结合。三是构建公益性的农资产品展示推介平台, 展示国内外企业农资产品图片、视频、示范应用资料, 以及现场作业生产视频, 加快新型农资的应用推广。
(四) 互联网+农业技术与农民培训在线推广模式。
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方式, 实现技术推广零距离、全天候、全产业链, 实现全科全能一体化农村综合服务。一是实行农业技术网络推广模式, 将传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线下观摩示范推广, 通过互联网、IOT技术, 实行线下示范点展示与线上网络展示相结合 (即技术推广O2O模式) , 建立全国性的农业新技术视频互联网展示平台。二是建立国家农业行业专家智库, 建立覆盖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 涵盖品种、栽培、植保、机械、加工、物联网、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的行业科研与推广专家智库, 在线解答全国范围内各类农业技术问题, 开展视频诊断等服务。三是建设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 整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资源, 建立农业品种、技术、成果资源库, 农业生产技术微视频数据库, 分类别、分品种、分区域进行精准技术在线指导, 实行全天候技术推广服务, 解决地方技术推广力量不足的矛盾。
(五) 互联网+生鲜农产品品牌与溯源标识销售模式。
品牌是农产品增值的重要环节, 生鲜农产品品牌化是农产品销售的亮点, 但也是难点, “互联网+”农业, 其核心和着力点应在农产品品牌销售上着力, 以优质优价为导向, 以质量品牌为基础, 优化运营模式, 向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农产品、更便捷的销售渠道, 改变农产品传统批发销售渠道模式, 以互联网、溯源与农产品分级包装品牌销售为载体, 让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透明。如蒙牛借助百度云技术和二维码可追溯系统, 推出可追溯牛奶, 消费者可以看到文字、图片, 牧场、工厂生产全过程的视频信息。江苏的佳园网, 与城市平价店、配送企业合作, 对优质溯源蔬菜产品实行“上游聚产、下游聚销 (消) 、平台对接”模式, 推动优质农产品从田园到家庭, 建立生鲜农产品品牌销售的F2F模式。
(六) 互联网+农村综合服务模式。
针对农村网络现状、农民知识与认知水平, 结合农业部在全国发行智农卡、智农通服务, 按农民从业类型分群, 智农卡可细分如菜农卡、果农卡、畜禽 (水产) 养殖卡、市场经纪人卡等, 在卡内整合相关农业应用APP, 集成应用导航。通过移动互联网, 使农民直接对接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 对接国家行业产业专家智库, 直通农业生产技术在线培训、视频展示及相关公益性服务性系统。发展农村综合服务云平台, 将农业综合补贴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 农资产品追溯, P2P农村金融、农业保险、农民就业、劳动力转移、农民培训等纳入到云平台服务范围。同时, 发挥智农卡数据采集终端作用, 提高三农工作决策分析能力。
(七) 互联网+创意农业模式。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产业创意功能, 为农业产业发展添加创意元素,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以产品营销为突破口, 通过互联网创意贯通产业全程, 使互联网与农业发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通过互联网+休闲观光, 与城镇居民休闲生活融为一体, 如推广应用微农游、休闲观光app、健康养生等。通过互联网+农业教育, 使农业不再是简单的生产基地, 如北京昌平的阿卡农场, 通过发行会员卡+全年儿童科普教育+休闲采摘等模式, 将农业产业做成农业互联网教育养生产业。南京的云庄汇, 集聚全国各地的农业园、休闲农庄, 通过互联网, 开展农场地主认领、采摘, 增强产业活力。
三、“互联网+农业”的突破口
(一) 加强顶层设计, 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
“互联网+农业”, 不是农业与互联网的简单拼接, 不是农业+互联网, 关键将互联网的思想融入到农业产业发展的全程, 加强“互联网+农业”的顶层设计, 明确入手环节、支持重点、推进措施。在产业规划上, 在以政策、科技、投入引领的大原则框架下, 用互联网思维方式, 将互联网有机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实现数据与数据、数据与装备、信息与人的互联互通, 提高农业产业效率, 成为农业工作的标准思维方式。
(二) 构建智慧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体系,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 制定“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建设一批农业行业、科技与农村综合服务的公有云服务平台, 如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 (种植业综合服务、畜禽水产综合服务云平台) 、农资产品与农业综合补贴云平台等。在国家部委的统一牵头下, 分区域有计划、有组织地联合协同建设一批专业性数据平台,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业信息互通、数据共享, 协同共建, 互惠互利的机制。
(三) 从农村电子商务入手, 做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
“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应用, 从理念宣传到农民认可需要时间和认知过程。可从农村亟需的产销对接、农村综合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入手, 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村电子政务、商务、技术推广系统, 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的电子商务与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大力推广基于移动互联的智农通、智能卡, 由相关IT公司与农业部门合作开发农业app, 建立农业应用软件商店及“农业导航”平台, 集聚相关农业网站资源, 方便农民下载农村电子政务app、农技推广服务云app、果蔬菜行情app等应用;针对农产品产销对接, 开发农产品产能监测预警系统、产销对接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四) 从农业技术推广破局, 探索“互联网+农业”新技术推广O2O新模式。
一是建立全国性的农业技术在线推广平台。与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对接, 整合有关农业技术推广视频资源, 建立基于视频、微视频推广的农业技术在线推广系统, 为农民提供视频技术推广服务, 在一些省市试点后在全国全面推广。二是建立全国性的农业技术现场观摩与线上推广O2O系统, 加强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与农技推广部门的对接。产业技术体系、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召开技术现场观摩会议的同时, 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开展网上视频直播、录播, 扩大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率。三是鼓励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技术人员, 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广的关键环节, 制作技术推广微视频及课件, 利用农技推广云平台供全国农技人员、农民、农业院校学生观摩学习。
(五) 集聚资源, 群策群力, 推进“互联网+农业”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农业”, 不单是农业部门的事, 更要争取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一是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 整合相关农业信息资源, 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 建立区域性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二是针对农业科技服务发行智农卡 (农民用) 、智农通 (农技人员用) , 定制相关农业信息服务, 如访问国家农业科技云平台、种植业、畜禽云平台的在线视频资源定向流量优惠, 由财政适当补贴流量费用, 作为政府购买服务开支。三是将农民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逐步引导到互联网模式上来, 使农民从被动培训变为主动学习。四是支持农业部门联合开发推广农业公共服务类app, 如针对蔬菜、园艺等农产品开发专业类app (如番茄app、西甜瓜app等) , 开展产能与市场价格信息监测、生产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农业灾情监测服务、农村综合服务等。五是鼓励各级农业部门利用互联网宣传推荐区域品牌、地理标志品牌农产品, 扩大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作者:周振兴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