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差错控制法分为哪两种 差错控制可以如何进行分类呢?

2020-07-25知识12

TCP差错控制的几种方法 ?应用数据被分割成T C P认为最适合发送的数据块。当T C P发出一个段后,它启动一个定时器,等待目的端确认收到这个报文段。如果不能及时收到一个确认,将重发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0333634这个报文段。当T C P收到发自T C P连接另一端的数据,它将发送一个确认。这个确认不是立即发送,通常将推迟几分之一秒T C P将保持它首部和数据的检验和。这是一个端到端的检验和,目的是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任何变化。如果收到段的检验和有差错,T C P将丢弃这个报文段和不确认收到此报文段(希望发端超时并重发)。既然T C P报文段作为I P数据报来传输,而I P数据报的到达可能会失序,因此T C P报文段的到达也可能会失序。如果必要,T C P将对收到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序,将收到的数据以正确的顺序交给应用层。既然I P数据报会发生重复,T C P的接收端必须丢弃重复的数据。T C P还能提供流量控制。T C P连接的每一方都有固定大小的缓冲空间。T C P的接收端只允许另一端发送接收端缓冲区所能接纳的数据。这将防止较快主机致使较慢主机的缓冲区溢出。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有哪些 最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有奇偶校验法、循环冗余校验法和汉明码等。这些方法用于识别数据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并且可以启动校正措施,或者舍弃传输发生错误的数据,要求重新传输有错误的数据块。1.奇偶校验法奇偶校验法是一种很简单并且广泛使用的校验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每一字节中加上一个奇偶校验位,并被传输,即每个字节发送九位数据。数据传输以前通常会确定是奇校验还是偶校验,以保证发送端和接收端采用相同的校验方法进行数据校验。如果校验位不符,则认为传输出错。奇校验是在每个字节后增加一个附加位,使得“1”的总数为奇数。奇校验时,校验位按如下规则设定:如果每字节的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则校验位为“0”若为偶数,则校验位为“1”。奇校验通常用于同步传输。而偶校验是在每个字节后增加一个附加位,使得“1”的总数为偶数。偶校验时,校验位按如下规则设定:如果每字节的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则校验位为“1”;若为偶数,则校验位为“0”。偶校验常用于异步传输或低速传输。校验的原理是:如果采用奇校验,发送端发送的一个字符编码(含校验位)中,“1”的个数一定为奇数个,在接收端对接收字符二进制位中的“1”的个数进行统计,若。差错控制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数据链路层自动重发法(ARQ法):实用的差错控制方法,应该既要传输可靠性高,又要信道利用率高

#奇校验#网络传输#计算机网络#数据校验#差错控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