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求《劝学》实词虚词整理,按顺序来 求也退实词虚词

2021-03-27知识1

求3篇文言文中所有的.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②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③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④秦伯说(说,通“悦”,高兴)⑤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实词 古今异义 通假字 虚词 和句式总结 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故秦、晋围之。(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①准许。(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瑕…”)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阙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②què 城楼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④quē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5、微① 没有②细小,轻微(同现义)例:动力其微骇然已解③。

可以给我 烛之武退秦师 这一课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详细解释吗 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重要实词: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 ①准许。

求《劝学》实词虚词整理,按顺序来 (一)虚词一、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6、吾尝跂而望矣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烛之武退秦师的虚词 ,实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

求《劝学》实词虚词整理,按顺序来 文言实词2113文言实词 兴 文言翻译 xīng起;兴起。5261《劝学》:“积土成4102山,风雨兴[3]焉。文言实词 就 文言翻译 jiù1653 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文言实词 望 文言翻译 wàng 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文言实词 长 文言翻译 cháng 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文言虚词而<;连词>;1.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2.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3.表假设关系。《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焉(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于(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1.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乎<;介>;相当于“于”1.连词,表递进。《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之[4](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5]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

逍遥游实词与虚词以及特殊句式能帮忙整理一下吗? 《逍遥游》一.虚词1.之(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2)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3)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而莫之天阏者(代词,它)(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8)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些)(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指宋荣子)(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指彭祖)2.而(1)怒而飞(连词,表修饰)(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3)决起而飞(连词,表修饰)(4)而控于地而已矣(连词,就)(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转折)(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3.则(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4.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以(1)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2)生物。

求3篇文言文中的东西 谢谢。 烛之武退秦师和荆轲的·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秦伯说(说,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知足,满足)①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④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⑥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官职;今义:掌管某项作的人)虚词归纳1.以(1)因为,连词.例:“以其无礼于晋”(2)表顺承,连词.例:“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3)拿,用,介词.例:“敢以烦执事”(4)把,介词.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而(1)表顺承,连词.例:“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2)表转折,连词.例:“朝济而夕设版焉”;“因人之力而敝之”(3)表修饰,连词.例:“夜缒而出”3.焉(1)语气词,表陈述.例:“子亦有不利焉”(2)疑问副词,为什么.例:“焉用亡郑以陪邻”(3)疑问副词,怎么能.例:“若不阙秦,将。

跪求《烛之武退秦师》的实词,虚词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的虚词其:)还是.表示委婉地商量.《烛之武退秦师》:“吾~还也.”且)而且;况且;并且.表示递进关系.《烛之武退秦师》:“~君尝为晋君赐矣.”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实词 和 虚词 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①准许.(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阙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②què 城楼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④quē 通“缺”⑤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5、微①细小,轻微(同现义)②衰败 国势衰微.③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

#求也退实词虚词#烛之武退秦师实词虚词整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