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烧结过程中物质传递过程以及推动力 烧陶瓷过程中化学变化具体反应的化学式是什么?

2020-07-24知识4

烧结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烧结过程是经过成型的固体粉状颗粒在加热到低于熔点温度的温度下,产生颗粒粘结;通百过物质传递,使成型题逐渐变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性能的度整体的过程。烧结初期:颗粒仅发生重排和键和,颗粒和空隙形状变化很小,颈部相对变化x/r,线收缩率小于0.06。烧结中期:(1)烧结中期,颈部进一步扩大,颗粒变形较大,气孔由不规则的形状逐渐变成由三个颗粒包围的,近似圆柱形的气孔,且气孔是联通的。(2)晶界知开始移动,颗粒正常长大。与气孔接触的颗粒表面为空位源,质点扩散以体积扩散和晶界扩散为主而扩散到气孔表面,空位返乡扩散而道消失。(3)坯体气孔率降为5%左右,收缩达90%。烧结末期:(1)进入烧结末期,气孔封闭专,相互孤立,理想情况为四个颗粒包围,近似球状。(2)晶粒明显长大,只有扩散机理是重要的,质点通过晶属界扩散和体积扩散,进入晶界间近似球状的气孔中。(3)收缩率达90~100%,密度达理论值的95%以上。陶瓷制备烧结过程发生化学反应吗 陶瓷在制作2113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5261烧结阶段。烧结是粉末4102或粉末压坯加热1653到低于其中基本成分的熔点的温度,然后以一定的方法和速度冷却到室温的过程。烧结的结果是粉末颗粒之间发生粘结,烧结体的强度增加,把粉末颗粒的聚集体变成为晶粒的聚结体,从而获得所需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制品或材料。【烧结定义】在高温下(不高于熔点),陶瓷生坯固体颗粒的相互键联,晶粒长大,空隙(气孔)和晶界渐趋减少,通过物质的传递,其总体积收缩,密度增加,最后成为具有某种显微结构的致密多晶烧结体,这种现象称为烧结。【烧结工艺阶段】1、低温预烧阶段在此阶段主要发生金属的回复及吸附气体和水分的挥发,压坯内成形剂的分解和排除等。2、中温升温烧结阶段此阶段开始出现再结晶,在颗粒内,变形的晶粒得以恢复,改组为新晶粒,同时表面的氧化物被还原,颗粒界面形成烧结颈。3、高温保温完成烧结阶段此阶段中的扩散和流动充分的进行和接近完成,形成大量闭孔,并继续缩小,使孔隙尺寸和孔隙总数有所减少,烧结体密度明显增加。烧结过程涉及到哪些物质传输机理 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2113,如果是气体反应5261,如A+B=C+D,A,B,C,D都是气体,则无论是否平衡总4102质量不变,总体积1653不变,则密度不变,但不能判定是否平衡。举个具体点的例子,如2NO2=可逆=N2O4的反应,平衡时,从宏观来看应该是体系颜色不再改变,但由于体积即反应容积一定,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也就是说无论是否平衡,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不变,而总体积不变,故密度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始终不变烧陶瓷过程中化学变化具体反应的化学式是什么? 陶瓷中的泥土变硬了,就是发生了化学变化的原故.陶瓷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SiO2在高温下,陶瓷生坯固体颗粒的相互键联,晶粒长大,空隙(气孔)和晶界渐趋减少,通过物质的传递,其总体积收缩,密度增加,最后成为具有某种显微结构的致密多晶烧结体,这种现象称为烧结.这个过程中包含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瓷是由粘土、石英及长石等天然矿物原料按不同配方配制,经加工、成型及烧成而得,其化学组成取决于所用天然原料及配方,不同地区不同窑口的古陶瓷由于所用原料的不同,配方的不同以及烧制工艺的不同,其胎釉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及物理性能就会有各自的特点.如果收集不同窑口发掘时有可靠地层年代的陶瓷标本进行系统地研究,把积累的数据资料如化学组成数据(包括主次量元素含量以及微量元素含量)建立数据库,并用适当的处理方法,譬如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找出具有特征意义的规律.对要鉴定的陶瓷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物理性能以及烧制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将其化学组成数据与已知窑口和年代的古陶瓷的化学组成数据进行比较处理,再综合显微结构、物理性能以及烧制工艺等方面的信息就可能对陶瓷作出鉴定.陶瓷是混合物,成分特别多而复杂,而且根据陶瓷的产地不同成分也不同.其。简述固相烧结的传质机理 固相2113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有蒸发-凝聚传质和5261扩散传质,液4102相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有溶解-沉淀传1653质和流动传质。固相烧结与液相烧结的共同点是烧结的推动力都是表面能;烧结过程都是由颗粒重排、物质传递与气孔充填、晶粒生长等阶段组成。不同点是:由于流动传质比扩散传质速度快,因而致密化速率高;固相烧结主要与原料粒度和活性、烧结温度、气氛成型压力等因素有关,液相烧结与液相数量、液相性质、液-固润湿情况、固相在液相中的溶解度等有关。固相烧结与液相烧结异同 相同点:推动2113力(能量差)都是表面5261,烧结过程也是由颗粒重排、4102气孔填充、晶粒生长等阶段组1653成;相异点流动传质速率比扩散传质快,因而致密液相烧结的致密化速率高,从而使液相烧结在比固态烧结温度低得多的情况下获得致密的烧结体。液相烧结的类型及其特点:①黏性流动,当液相量较大,由于高温流体出现牛顿型流动而产生的传质。②塑性流动,当胚体中液相含量很少时,高温下流动不能看成是纯牛顿型流动。烧结,是指把粉状物料转变为致密体,是一个传统的工艺过程。人们很早就利用这个工艺来生产陶瓷、粉末冶金、耐火材料、超高温材料等。一般来说,粉体经过成型后,通过烧结得到的致密体是一种多晶材料,其显微结构由晶体、玻璃体和气孔组成。烧结过程直接影响显微结构中的晶粒尺寸、气孔尺寸及晶界形状和分布,进而影响材料的性能。等轴晶粒是什么? 等轴晶,晶粒在各方向上尺寸相差较小的晶粒叫等轴晶。如黄铁矿,在三个垂直方向具有相同的长度。对于所有晶体来说,其立方等轴结构基本是完全百对称的。有时候晶粒一词也用来泛指岩石中晶质矿物的颗粒。此时又可根据其晶形发育程度分为:自形—具有该种矿物比较完整的应有的晶形特征;半自形—仅具有该种矿物应有晶形的大致轮廊;他形—因受周围晶粒的限制而生长度成任意的不规则状。扩展资料专:晶粒移动规则:1、晶界上有界面能的作用,因此晶粒形成一个在几何学上与肥皂泡相似的三维阵列。2、晶粒边界如果都具有基本上相同的表面张力,晶粒呈正六边形。3、在属晶界上的第二类夹杂物(杂质或气泡),如果它们在烧结温度下不与主晶相形成液相,则将阻碍晶界移动。在烧结体内晶界移动有以下七种方式:气孔靠晶格扩散移动;气孔靠表面扩散移动;气孔靠气相传递;气孔靠晶格扩散聚合;气孔靠晶界扩散聚合;单相晶界本征迁移;存在杂质牵制晶界移动。参考资料来源:-晶粒参考资料来源:-等轴晶陶瓷烧结过程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200602128065陶瓷的烧结过程?陶瓷成形体(素坯)是由陶瓷粉体聚合而成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433623764的多孔体,气孔率一般为35-60%。在高温条件下(熔点的0.5-0.7),由于物质迁移,素坯体积收缩,气孔排除,形成致密的多晶陶瓷体—烧结?烧结伴随气孔形状变化、气孔率下降、密度提高(致密陶瓷相对密度>;98%)、晶粒长大烧结的驱动力?粉体表面能与界面能的差?传质过程–扩散传质–溶解析出传质–蒸发凝聚传质–粘性流动烧结过程?粉体颗粒间的粘接、致密化?晶粒长大?晶界相?影响烧结的因素–温度、气氛、压力–粉体活性–烧结助剂烧结方法?常压烧结?热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电弧等离子放电烧结?微波烧结?自蔓延烧结常压烧结?在大气环境下,仅通过加热使陶瓷烧结的方法。用于制备氧化物陶瓷?烧成制度:各阶段温度点、升温速度、保温时间、降温速度?裸烧、匣钵窑炉类型?间歇式:–箱式电炉–钟罩窑、梭式窑?连续式:–推板窑、辊道窑–隧道窑电炉发热体?马弗炉:金属合金丝()?硅碳棒,SiC()?硅钼棒,MoSi2()?氧化锆,()钟罩窑、梭式窑辊道窑、推板窑隧道窑促进烧结的方法?高密度、高均匀性的。陶瓷烧制时间一般需要多久 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陶瓷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各个生产。烧结过程涉及到哪些物质传输机理?其发生所需要的条件分别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陶瓷烧结过2113程:随着温度升高,陶瓷5261坯体中具有比表面大,4102表面1653能较高的粉粒,力图向降低表面能的方向变化,不断进行物质迁移,晶界随之移动,气孔逐步排除,产生收缩,使坯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致密的瓷体。烧结的推动力为表面能。烧结可分为有液相参加的烧结和纯固相烧结两类。烧结过程对陶瓷生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降低烧结温度,扩大烧成范围,通常加入一些添加物作助熔剂,形成少量液相,促进烧结。如添加少量二氧化硅促进钛酸钡陶瓷烧结;又如添加少量氧化镁、氧化钙、二氧化硅促进氧化铝陶瓷烧结。

#烧结工艺#放电等离子烧结#化学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