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孟浩然才华横溢,因一诗惹怒唐明皇终身未入仕,他自身无过吗?

2020-07-24新闻13

中国诗人如此之多,写诗抒发自己报国无门,仕途不顺的更是不计其数,但历史上凡是能叫出名字的诗人,却又没当过一官半职的大概唯有他一人,此人就是孟浩然!

同为山水田园诗人,命运大不同

孟浩然,中国山水田园派诗人鼻祖,与王维合称“王孟”,但是同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可是做过官的,归隐也算得上是自愿的,他一心向往佛学,追求精神上的满足,40岁后的王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句也无不透露着潇洒自在。

而孟浩然就没王维这般好运,追求名利好一阵子,最终什么也没落着,无奈归隐。你说孟浩然可怜,我到不这么觉着,孟浩然名气虽大,但做不了一官半职他也怨不得别人。

年少隐居,中途醒悟

孟家世代书香,家中又有薄产,这让孟浩然只需一心埋头苦读,不为生计操劳。青年时期的孟浩然,隐居鹿门山中饱读诗书,不求功名利禄。24岁这年,孟浩然送好友去科举,看着好友中了进士,孟浩然也动了当大官的心。但是呢,他不想走科举这一条路,他想通过捷径当官。

唐朝除了科举还有一种当官的方式,就是由达官贵人引荐,孟浩然的迷弟李白就是走的这一条道路。孟浩然从长江流域出发,一路上结识了不少好友,也拜访了许多公卿名流,为自己的前程铺路。

风流孟夫子,“好乐忘名”

孟浩然曾经写了一首著名的干谒诗给张九龄,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大概意思就是说没有人引荐他。可是名噪一时的他,那里是没有人引荐,而是他自己生生将放在眼前的机会丢掉了。

公元731年,唐玄宗令各地官员向朝廷举荐人才,襄州刺史韩朝宗早已听说孟浩然大名,便相约他一同去长安,想要举荐孟浩然当官。在长安,韩朝宗向朝中大官力荐孟浩然,便约定了一个日子,亲自引荐给朝中大官。

而到了约定的日子,孟浩然的好友恰好来拜访,几人在家中饮酒赋诗,好不快活。酒过三巡,友人提醒孟浩然有约在先,快去赴约,莫要怠慢了韩朝宗。孟浩然却不以为意,他认定酒已经让自己身心快乐,哪还管其他。于是韩朝宗就这样被放了鸽子。

有人称赞孟浩然“好乐忘名”真性情,可是一个连守信都不能做到的人,仕途怎么可能会顺。孟浩然此举,算是给朝堂大官留下了不靠谱的名声。

皇上面前发牢骚,彻底断送仕途

《新唐书》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孟浩然的记载,时任尚书右丞王维邀请孟浩然来宫中,希望能得机会向皇帝引荐他。好巧不巧的是,唐玄宗恰好此时来找王维,孟浩然不知是被天子威严所震慑,还是皇帝突如其来的到访让他萌生怯意躲到床下。

王维不忍他错过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如实告诉皇帝,唐玄宗对孟浩然的大名早有所闻,唐玄宗问他要诗作。这样的好机会,孟浩然只需随意拿出自己的一首好诗就能博得唐玄宗心喜,或许一官半职就到手了,但他偏偏拿出了一首科举失败后发牢骚的诗《岁暮归南山》,“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一句彻底把唐玄宗惹怒了,“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有人说正是这一首诗,葬送了孟浩然的仕途,否则凭借他的才气,必会有所作为。我到不这么认为,即使没有这首诗,孟浩然的仕途也不会太顺,不愿受科举之苦,想走捷径;贵人引荐,却又随便放鸽子,皇帝面前,心生胆怯,科举不顺,满腹牢骚。孟浩然的这些行为都注定了他的仕途不顺。

诗写得好,不一定能在仕途上顺利,孟浩然的仕途,决不能说是因为一首《岁暮归南山》而葬送的,一切因果都是由他自己造成的。

【END】

#诗词歌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