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科技攻关体系与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来源/上海市科委官网截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力争到2025年,显著提升本市生物安全应急管理、科技攻关能力,为上海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保障。今天上午,市科委与市卫健委会同市药监局、市经信委、市教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科技攻关体系与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围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建立科技攻关体系的路线图。
此次新冠疫情发生后,市科委及时启动了一系列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其中,率先启动的就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牵头多家单位、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家一起开展的《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研究》,研究成果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基于构建的基础模型采取的不同干预措施,对疫情发展走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最直观的结果就是,疫情发生之初上海曾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预测可能有80万人感染,而事实是,截至目前上海确诊本土病例342例,上海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一直保持低位。
新冠肺炎这样的呼吸道传染病对于任何一个超大城市来说都是一个国际级难题。与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相比,上海的疫情防控如何做到如此优秀的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坦言,“这得益于疫情防控的科学措施,都是建立在科技支撑的基础之上。”除此基础研究以外,上海还在药物、疫苗、检测技术及相关医疗装备研发等领域的应急科研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药物研发上,君实生物已于7月7日完成了全球首个在健康受试者中开展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I期临床试验;检测技术方面,上海的之江生物、芯超生物等等的(检测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审批上市,获批数量在全国第一。
图说:上海君实生物的中和抗体药物已于7月7完成了中国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给药。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随着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重大突发、新发传染性疾病,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为此,上海积极总结本次抗疫中应急科技攻关的经验和创新,又对“短板”领域提前引导布局,从构建创新平台,组织联合攻关团队,布局和实施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优化政策供给等方面,推进应急科技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未雨绸缪。
为了让实施意见中的“18条”顺利落地,上海正在酝酿成立由医院、公卫机构、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等组成的公共卫生防控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应急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据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李积宗透露,上海公共卫生防控技术创新联盟致力于打通“医学研用”间的壁垒,进一步开放资源,提高科研攻关效率,尽快把科研成果精准地与企业对接。
此外,上海还将启动实施生物安全重大科技计划,建设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建设高级别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新建非人灵长类动物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等一系列新举措,围绕特大型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对科技创新的重大需求,强化科技攻关能力,让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更加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