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原创 聋秀才不受人待见,在墙上写首妙诗,过路的知县读完派人四处找他

2020-07-24新闻22

原标题:聋秀才不受人待见,在墙上写首妙诗,过路的知县读完派人四处找他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有一号让武侠迷很服气的人物:扫地僧。他们往往其貌不扬,但却一身正气、身怀绝技。其实这种人物在千年文坛也有不少,而且个个都是厉害的人物。

先有唐代诗人李贺,史书记载他“体形细瘦,通眉长爪”,但仅凭着平生200余首诗作,他就成了晚唐文坛的扛把子。后有宋代大词人贺铸,其人“面色铁青,眉毛稀疏”,人称“贺鬼头”,但他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却是鲜有人能超越的名句。

这些出生平平,相貌略丑的文人,其实就是文坛扫地僧式的人物。这种人在民间还有很多,而且他们平时经常是深藏不露的。所以以貌取人之辈,往往看不起他们,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此事被记载在清代大诗人袁枚所著的《随园诗话》中。袁枚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是清代有名的诗词大家,留下过《所见》、《苔》等多篇经典作品。袁枚在江宁做知县时,路过观象台,看见寺庙的墙上题了一首诗。他读完后,觉得妙不可言。便问寺庙的僧人,这是哪位高人所写。

寺僧表示,这是以前路过这里的一个聋子所写,那人名叫夏复森,是嘉兴的一位秀才。当时正是踏春时节,众才子们齐聚寺内,吟诗作赋,引来不少路人围观。其他才子都挺受欢迎,偏偏这夏秀才因天生耳疾,再加上貌丑,所以不受大家待见,被冷落在一旁。于是一气之下,他便在墙壁上题写了这首28字小诗,诗云: 草色荒台过雨迟,短墙古柏暮云垂。 桃花红引游人去,独自斜阳读断碑。

这首诗没有名字,就是简单的28个字题在墙上。袁枚读完后,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派下人四处找他,最后终于在嘉兴找到了他,让他为自己编修县志。这个工作对一个民间秀才来说,可算得上是重用了,可见袁枚有多欣赏他。

大家仔细看看这首无名诗,确实写得是很有水平的。从字面上来看,它通篇都在写景,但仔细品读,却又是一语3关。

首先,它是一首绝美的写景图。前两句就已经融合了草、台、雨、墙、柏、云共6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用了精确的词来形容。同时意象间,又有着强烈的对比关系。雨后荒台的草色青绿,正是一片清新之感;但是短墙和古柏,以及低垂的暮云又给人以苍凉之感。这两个风格完全不搭的景物,在寺里完美地融合了。

从后两句的意思来看,人们往往被前者所吸引,游人们也纷纷看桃花去了。至于短墙断碑这样的沧桑之美,却被完全忽略了。

其次,它也是一首怀才不遇诗。之所以要用两种不同景物的对比,要用桃花对斜阳,正是因为诗人认为自己就是后者。断碑上记着的古迹明明更有价值,但世人就是看不到,正如他自己一样,一身才华却因其貌不扬不被人重视。

再次,它还是一首怀古诗。短墙断碑上写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想来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可惜如今碑已断,往昔一切都成了空,不变的是一年一次的桃花盛开,这是典型的咏史诗。

通读这首诗,虽只有寥寥28字,我们却能体会出3种不同的情状。作为写景诗,他抓取的画面很典型,诗境也够唯美。作为怀才不遇诗,通篇没有点破,力度全在“独自斜阳”这4个字中。作为咏史诗,它也一样是不着痕迹、轻轻勾勒的。一首诗,写出3种感觉,难怪袁枚会如此欣赏他,他果然是识货的,让这样的人编写县志,确实高明。

其实千年文坛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才子。不过他们的运气却并不一样,李贺、贺铸最终是成名成家的,夏才子虽聋还是被知县袁枚重用了,而那些运气不好无人赏识的,则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笔者还记得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写的一段话: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因弟子子羽貌丑,不喜欢他,最后子羽却成了有名的学者。而长得好看,又能说会道的宰予,虽得他喜欢,最后却被证明是个言行不一之人。孔子的经历,以及袁枚的经历,都告诉我们识人当以才、以品先行,其它次之。对此事,大家怎么看?

#诗词歌赋#知县#秀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