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男,36 岁。
胃脘痛年余,数月以来脘腹胀满,嗳气频作,口苦口干,泛恶吞酸,大便干结,脉细滑,苔黄腻、舌质红。
舌下静脉左侧淤紫增粗,遂做胃镜检查,见幽门管反流较多,均为黄色胆汁,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并有黏液斑块,诊断为反流性胃炎。
此肝失疏泄,胆失通降,反逆于上,治拟疏泄肝胆,降和胃,拟投降逆和胃方调治。
方药:旋覆花,代赭石,制半夏,炒黄芩,炒枳壳,大腹皮,制香,铁树叶,平地木,炒陈皮,金钱草,熄瓦楞 ,柴胡 ,全瓜蒌。
服药 4 周后,胀痛大减,但仍有暖气,口干且苦。
予原方加清热和胃之品,如炒竹茹、石斛、玉蝴蝶等,胆汁反流较前有明显好转,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伴反流性胃窦炎(轻度)。
胃脘痛一症,泛见于多种疾病,因寒致痛者固然不少。
但在慢性胃炎,则以热证居多。
本例证属肝失疏泄,胆失通降,反逆于上,以致开降失调,故取柴胡,以求轻举畅达,配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逆,此乃开降并调之法。
肝胆互为表里,肝郁木壅,少阳清气失展,必致肝胆液泄,症见口苦、胁痛、反吐苦水;
胃镜检查胆汁反流,则尤需柴胡以升少阳清气,并配黄等之苦降而泄胆热。
瓦楞制酸,金钱草泄肝利胆,全瓜蒌、炒枳壳宽胸理气。
诸药合用共凑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之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