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二人转拉场戏包公赔情

2020-07-17知识8

如何评价赵本山唱的《月牙》,里面又借鉴了二人转的哪些精华? 【月牙(《乡村爱情小夜曲》电视片尾曲)】另,二人转中有没有类似风格的,愁肠婉转,相对静逸的曲目?二人转的传统曲目有哪些? 二人转的传统曲目有三百多个。每个艺班都常演的有百个左右。其中对口演唱的二人转占百分之八十左右。曲目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历史故事段、爱情故事段、神怪故事段三大类型唱二人转的谁唱得好? 满意答案 热心问友 2011-09-28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有三百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等双玩艺儿;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镜架》)、《红月娥作梦》、《丁郎寻父》等单出头;还有《回杯记》、《锯大缸》、《寒江》、《拉马》、《二大妈探病》等拉场戏。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二人转的表演,有“四功一绝”。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二人转的经典曲目竟有什么,如回杯记之类的? 代表作《西厢记》《包公断后》、《二大妈探病》、《回杯记》、《柜中缘》、《连心曲》、《马前泼水》、《梁赛金擀面》、《皇亲梦》、《攀亲家》、《老汉背妻》、《单出头》、《包公赔情》、《孙二娘开店》、《张郎休妻》、《禅宇寺》、《双赶集》、《送鸡还鸡》、《李翠莲还魂》、《六月雪》、《劈山救母》、《红月娥做梦》、《打龙袍》、《密建游宫》、《刘金定探病》、《罗成算卦》、《大将名五更》、《春哥对花》、《张生游寺》、《李桂香打柴》、《韩琪杀庙》、《小拜年》、《富贵九子图》、《游西湖》、《杨八姐游春》、《锯大缸》、《包公吊孝》、《冯奎卖妻》、《楼台会》传统剧目 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有三百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等双玩艺儿;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镜架》)、《红月娥作梦》、《丁郎寻父》等单出头;还有《回杯记》、《锯大缸》、《寒江》、《拉马》、《二大妈探病》等拉场戏。以后又编演了反映现代生活的曲目,如《给军属拜年》《丰收桥》等等。谁唱的二人转好听 张万贵:(1895—1960)黑龙江省兰西县人,1904年拜傅金财为师,先唱上装艺名粉莲花,后改唱下装艺名为张铁橛子。他会百余出二人转和拉场戏,拿手节目有什么是小品? 广义的小品包涵很广泛,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最有代表的是喜剧小品。追溯小品的起源可发现它是由东北的曲艺演化而来,与东北的剧种“拉场戏”是至亲。它带有普通人民所喜爱的喜剧成分。在相声整体滑坡的形势下,人们便把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艺人们推出来,他们受人喜爱的艺术表现便被戴上了“小品”的帽子,是否合适不管,却也先戴上再说。拉场戏,属东北地方剧种,是二人转的分支艺术,俗称“小落子”是由扮成小旦、小生、小丑等行当表演的民间小戏。此剧多由一男一女说唱演出,俗称二人转。由于更具有戏曲艺术特色,故称拉场戏。共有传统剧目五十多出。拉场戏俗名拉场玩意儿、蹦蹦戏。又叫秧歌戏、人物戏和东北地方戏,它是用二人转曲调演唱的民间小戏。拉场戏传统剧目有四五十出,有的来自二人转;有的来自莲花落或十不闲;有的来自民歌、小曲;还有的是从评剧、梆子中移植来的。曲调有板腔全和曲联体两种。前者如《罗裙记》、《回杯记》;后者如《寒江关》、《二大妈探病》等。新中国成立后,东北三省编演了许多新拉场戏,如《光荣灯》、《全家光荣》、《父女二人转怎么唱 【二人转简2113介】二人转:史称小秧歌、5261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4102、双条边曲、风1653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起源和发展】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二人转的来历是什么? 二人转是诞生于东北劳动人民中间的综合艺术,是一朵土香土色的艺术之花。吉林的二人转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几百年前,二人转就以它灵活、明快的方式活跃在长白山狩猎、挖参、淘金人的窝棚和“大房子”里。还常在庄户人的院子或炕头上演唱,很受老百胜的喜爱。二人转名曰“二人转”,其实不单单是仅有两个人,它在形成之后就有“单出头”、“二人转”和“拉场戏”三个分支。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风雨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233663463雨,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二人转的艺术表演手段得以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有的技巧—“四功一绝”,即唱、说、拉(做)、舞功的绝技。民间常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当地的人比喻说:二人转好比车轱辘菜,它长在乡间的泥土里,踩不死,压不败,深深扎根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双”、“群”、“戏”四类。“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有什么好听的东北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有些是很受大家所欢迎的,看了他们的节目,听了他们的歌曲,能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和欢乐。下面就给大家列举一些好听的东北二人转: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有三百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等双玩艺儿;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镜架》)、《红月娥作梦》、《丁郎寻父》等单出头;还有《回杯记》、《锯大缸》、《寒江》、《拉马》、《二大妈探病》等拉场戏。以后又编演了反映现代生活的曲目,如《给军属拜年》《丰收桥》等等。快去搜索聆听吧。传统名戏经典二人转都叫什么名 二人转有拉场戏和小帽的说法。小帽(俩人或一个人吧)一般很出名的有《对花》、《双回门》、《月牙五更》、《小拜年》等 拉场戏(多人)一般有名段有《大西厢》、《回杯记

#包公赔情#小品#曲艺#二人转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