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需要持之以恒。”这是90后长丰小伙张海波的微信签名,这句简单朴素的话,道出了创业的艰辛和内心的坚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6年前,一句“以梦为马”的召唤,让年轻的小伙子张海波放弃城市生活,回到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杨庙镇的家乡当起了一名创客。6年后,张海波成为远近闻名的“草莓王子”,他投身农业,积极发展电商,带动身边的老百姓就业致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马郢计划”的初心。
马郢村的小卖部已经变成了电商展示中心,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长丰特色农产品。人民网张俊 摄
“以梦为马” 返乡创业
马郢是一个坐落在江淮分水岭上的乡村,因为长期缺水、产业单一,是建档立卡贫困村,408户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户125人。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打工,马郢一度空心化现象严重,最少时仅有约500名常住人口,是个十足的“空心村”。
2014年,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选派干部钟宇,来到马郢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钟宇提出“以梦为马”的口号,发起“马郢计划”,在网络上召唤同样的梦想者。而张海波,第一个被吸引,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当起了新农人。
安徽长丰,素有“草莓之都”的美誉,全县常规草莓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多万亩。回到家乡的张海波决定开启甜蜜的事业——种植草莓。他租用马郢扶贫产业园30亩地种植草莓,创立合肥市绿色小马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当起了新农人。
草莓虽然是酸甜可口,但创业的道路对张海波来说,可没有那么简单。张海波还清楚记得,刚到马郢村的时候,村里的小路崎岖不平,自己坐在小货车上,怀里紧紧抱着的草莓硬生生地还是被颠坏了。除了路不通,村里的基础设施更是让人头疼不已,大棚里经常断水断电,草莓的生长之路充满艰辛。
初入马郢的张海波面临的问题,也是许多贫困村面临的问题,在民生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特别是将农村电商纳入省民生工程以来,张海波的诸多难题一一加快得到解决。村里的路通了,水有了,电稳了。张海波创业的资金难题也得到了解决。
两年来,绿色小马合作社始终保持绿色原生态种植,结出的果实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肯定与认可。由于种植面积较小,草莓的产量远远达不到客户的需求,在村两委和镇农办的大力支持下,张海波继续申请占地80亩的二期扶贫产业园的租用权,草莓产量大大增加。
张海波展示刚刚采摘的草莓。人民网张俊 摄
投身电商 脱贫致富
产量增加,销路如何保障?怎么样把马郢的农产品卖出去,让更多的消费者吃上最新鲜最正宗的长丰特产?张海波瞄准了农村电商产业。如今,在他的网店里,有3000多名固定客户,他们认准绿色小马合作社的品质和信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张海波还做起了直播带货,帮助村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自家养殖的鸡鸭鹅、种植的蔬菜水果。如今通过他的电商平台不仅可以买到新鲜的草莓,还能买到许多长丰本地的农业产品,庄墓圆子、吴山贡鹅、时令瓜果蔬菜等,应有尽有。
电商卖货,张海波还找到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商机”。在网上,不断有客户问他是否有土鸡出售,“规模化养鸡成本大、风险大,我就想发动同村的贫困户成立合作社,共同致富。”张海波给村里21名贫困户每家免费购买100只鸡苗,并签订回购合同,回购的鸡通过自己和村里的电商平台销售出去。他给记者算了笔账,“4个月鸡就能出栏,一只鸡可以卖100元,按80%出栏率,再扣除2000元饲养成本,一家至少能挣6000元。”
57岁的马道英就是21名贫困户之一。几年前,马道英的儿子在田间劳作遭遇意外不幸去世,丈夫也因伤心过度而离世,一连串的打击,让马道英的家庭一贫如洗,生活难上加难。
张海波知道马道英家的情况后,把她安排在自己的草莓园里工作,还给她购买鸡苗,在家养殖小鸡。马道英学习能力强,在草莓园里辛勤劳作,工资待遇一年比一年高,如今,一年的净收入达到五万元,是原来的好几倍,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日子更有奔头了。
就在记者采访他的前一天,张海波刚刚拿到县里奖补给他的电商民生工程奖补资金,第一笔十万元。“这些钱对我来说就是及时雨,我准备拿来扩大再生产,年底了,也准备多买一些鸡苗,送给村里的困难家庭,大家的日子都好了,整个村子才能越来越好。”
张海波打包草莓准备给客户发货。人民网张俊 摄
如今,在长丰县,和张海波一样的新农人还有很多,他们积极投身电商,助力乡村振兴。“长丰县已培育电商经营主体近1700家,我们充分利用民生工程政策对各类电商主体进行支持帮扶,通过将电子商务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促进农村电商发展。”长丰县商务局副局长杜宗彬介绍,目前,长丰县建立了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了全县240个村级电商站点,以电商扶贫为契机,优化提升贫困村网点功能。 2020年45个贫困村站点已经全部实现农产品上行,总金额超过785万元。全县共有100多家电商经营主体参与电商扶贫,带动贫困户5000余户,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
从“快递下乡”再到通过直播带货把农特产品销往全国,近年来,农村电商迅猛发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给安徽的乡村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从安徽省财政厅获悉,“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财政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在财政政策制定、制度设计、资金投入等方面不断探索做好就业工作的新途径,特别是面对“疫情”“汛情”叠加影响,把保居民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五年来就业资金累计支出149.5亿元,有力夯实了“六稳”“六保”基础,保障了全省就业形势的持续稳定。
据统计,安徽省财政累计投入4.6亿元,支持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全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累计超1000亿元,保持了30%以上的平均增速;累计创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220个、示范村743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1.4万个。
越来越多的农村插上“电商的翅膀”,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民生改善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