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关于党员直接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 关于创新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有哪些思路

2020-07-23知识9

如何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② 制度可以制定,也可以制定得如花似锦;问题在于现在的党员干部都是些什么素质呢?他们处心积虑要讨好的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处处提防的是自己的同事;群众这一词,历来都是他们向上爬的垫脚石,或攻击同事的借口。什么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重点和难点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也对直接联系群众提出了要求。直接联系群众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职责。如何完善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把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作为谋划活动的出发点、开展活动的切入点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增强群众意识为前提。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各级基层党组织要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首要就是有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要在基层党员干部中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利益以及群众工作等方面的群众观教育,使党员干部全面把握群众路线的精髓要义,把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要求上来,切实转变观念、提高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以联系群众作为核心。各基层党组织要紧贴基层工作实际,实现党群关系的零距离。一要积极实行党员联系群众的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将党员紧密联系群众作为党员党性分析的评议标准,结合党员公开承诺,建立目标化、动态化、模型化、科学化的党性定性定量分析机制。通过重点式考察、典型式比较、专题式调查等党性分析手段,推动党员走进基层。什么是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是指党员要按照党支部的安排,在一定时期内与本单位的某个或某几个党外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以帮助党外群众解决思想、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什么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则是我 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 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为党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切实为师生 人们常说,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公仆,就是人民公用的仆人,是服务人民的。党员干部要很好地服务群众,就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群众为中心,围绕。关于创新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有哪些思路 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使官僚体制的固有不足得到后者的补救和平衡。尽管随着总体性社会的瓦解,随着现代信息网络的广泛覆盖,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党的重大决策科学化越来越有保障,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官僚制的固有顽疾,一些地方和基层党委的科学决策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课题组在对我国8个省市的12个县(区或县级市)的162名包括党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等主要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就发现,县处级领导干部总体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三多三少”现象,即室内时间多,室外时间少;与文件打交道多,调查研究少;和上级、同级打交道多,与下级和群众打交道少。[3]可见,使党员干部更多、更积极地直接联系群众,从而促进地方和基层党委科学决策,不仅十分迫切,而且任重道远。如何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一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镇村、社区或企业,定期到基层调查研究、听取意见、指导工作。二是建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机关党员干部每人结对一户困难职工或农村贫困户,挂钩扶持,扶贫扶智,帮助脱贫致富。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室,党员领导干部定期到工作室接待基层群众,倾听意见,了解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可以包括定期下基层调研、和群众结成帮扶对象、帮助群众解决什么实际困难等等,细化一下就成制度了。

#时政#密切联系群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