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男子常年呼吸困难,只因心肌肥厚所致?介入微创助其获“心”生

2020-12-30新闻13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病科心血管病亚专科采用介入微创治疗的方式,运用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支栓塞术,为一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伴慢性肾脏疾病(CKD5期)患者成功实施手术。

患者陈先生自37岁开始出现劳力性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2008年在外院被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多年来,陈先生一直坚持服用维拉帕米缓释片或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病情相对稳定,但最近1个月突然感觉呼吸困难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前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病科心血管病亚专科就诊。

经了解,陈先生近3年多次静息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壁非均匀性增厚,尤其室间隔明显增厚,多处测量厚度>15mm,最厚处达31mm。其姐姐也患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并发生过心脏骤停。

检查发现,该患者静息状态下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达到55-64mmHg,SAM阳性; 踏板试验运动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达到100-122mmHg,行全基因组测序明确TNNT2基因突变,属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高猝死风险人群。

据了解,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左心室肥厚为突出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是青少年和运动员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首要原因。

而针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及酒精化学消融治疗三种。

其中,药物治疗虽能部分缓解患者的流出道梗阻,但仍有很多患者会出现晕厥症状,心功能也难以恢复;外科手术需要开胸并建立体外循环,创伤较大,对患者的耐受能力要求高;酒精化学消融作为一种介入治疗方法,侵入性较小,但因为不可视,可控性较差,并发症较多。

科主任李传昶教授针对该病例,组织罗英教授、陈碧莲副教授、柏永平副教授等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全面分析了患者的病情。他认为,需要侵入性治疗来改善流出道梗阻,并决定为陈先生行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支栓塞术。

由于陈先生合并患有慢性肾脏疾病(CKD5期),医生首先安排了术前血液透析治疗。12月24日上午,由李传昶教授及李振宇主治医师完成了湘雅医院第一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支栓塞术手术。

术中,手术专家穿刺患者右侧桡动脉、右侧股动脉和股静脉,监测到左室内压和主动脉压压差为80mmHg。

送球囊至第一室间隔支阻断血流,观察到左室内压和主动脉压压力阶差明显降低,接着先后推入乙烯醇泡沫微粒和栓塞弹簧圈封堵间隔支。术中观察半小时,左室内压和主动脉压压力阶差降至24mmHg,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专家们为陈先生再次安排血液透析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不日即可出院。

李传昶教授提醒:我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超过100万,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形遗传,有家族聚集性。对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可经介入微创治疗达到治疗目的,减少此类患者的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

(编辑ZS。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陈碧莲 刘微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心脑血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