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了,时间省了,货拉得多,日子一定会更红火!”今年国庆期间,货车司机张崇学顾不上休息,忙碌奔行在玉湛高速上,脸上写满了喜悦。
今年9月,由一航局、二公院投资建设,中交资管负责运营的广西玉林至广东湛江高速正式开通运营,玉林到湛江的车程由原来的近4小时缩短至1.5小时,密切了北部湾城市群联系,加快了粤桂琼区域一体化进程。但在开工之初,建设者们发现虽然玉湛高速极大便利了“两广”之间的交流,但对于湛江当地市民来说,通往快速交通的“最后一公里”仍未打通。
“从市区到上高速,最少要绕四五十分钟的路程,对于我们送海鲜的厢货司机来说,太煎熬了。”据张崇学介绍,由于既有线路较少、交通拥堵等原因,“上高速绕半城”一直是湛江市民长期以来的心病。为此,修建一条联通湛江城区与玉湛高速的纽带迫在眉睫,海田支线互通应运而生。
本是一件利民好事,可当设计图放在案板上时,建设者们却面面相觑,一筹莫展。原来,新建的海田支线与原有的海田路相通,同时还要跨越四车道的228国道。由于海田路左右两幅路与228国道分叉交接,形成三角转盘状,交通堵塞已成常态。市民本就颇有微词,如今要在早已拥堵不堪的路口,再规划一条新路线,无疑是“旧疾加剧、新伤易发”。
民生工程解民心期盼,难度再大也不能轻易退缩。要想在城市的“大动脉”上设置一座类似十字路口的平交口,周围还布满了村庄,不仅施工安全隐患重重,建成后的通行效果还难以保证。一航局玉湛高速二工区项目经理杨明东扎根现场,组织团队将设计图与实际线路进行反复比对。几轮技术方案会的深入讨论下来,项目总工汉维刚提出的新方案让大家眼前一亮:“不如‘另起炉灶’,变平交为立交,既能把对原有线路车辆通行的影响降到最低,还能降低施工风险。”在新方案里,项目团队需要建设7座桥梁,包括1座主线桥,5座辅道桥以及1座横跨228国道的新桥。
新方案论证通过,便立即投入实践,但新问题接踵而至。由于新方案需对原有的海田路进行交通导改,社会车辆必须绕行8公里才能跨过施工区域,增加了市民的出行成本和时间,施工再次亮起了“黄灯”。为此,汉维刚又带着团队考察现场实际情况,努力寻找解决办法。“根据车流量监测情况与施工要求,我们决定在原有道路左侧,设置双向10米宽的匝道,最大限度地保证交通动脉不‘掉线’。”一个月后,宽匝道建设完成,海田路恢复通行,新方案得以继续推进。
筑民生路,更要筑平安路。由于海田支线互通下穿深湛高铁,为防止高铁桥排水滞留在互通路面上,保证行车安全。按照方案,项目团队需要在高铁桥下安装高5.5米、长11米、重达4吨的防护棚,用于引流排水。“本来搭建一个防护棚是个简单活儿,但因为要极力保护高铁桥的梁体,无法使用大型设备成了我们的难点。”杨明东回忆。进度再遇“拦路虎”,项目团队几经尝试,最终决定采用“分装”的办法,先将防护棚分为顶部和支柱两部分,再利用随车吊将4根支柱分别吊至桥下指定位置进行焊接固定,最后使用装载机将防护棚顶部吊至支柱之上,就像搭积木一样建起防护棚。使用“分装”的办法,项目团队仅用24个小时便将6个防护棚全部搭建完毕。
如何把施工对城市交通、百姓生活的影响降到最小,考验着每名建设者的智慧与耐心。如今海田支线互通的建成,既打通了湛江城区上高速的“最后一公里”,也让市民的心里更顺畅了。
来源:一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