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位冬泳爱好者冬泳30分钟被冻死!

2020-12-16新闻77

原标题:一位冬泳爱好者冬泳30分钟被冻死!

冬泳是在我国群众性的体育运动中逐渐发展,方兴未艾。 冬泳运动,是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运动,也是冷刺激运动。

冬泳突出一个“ 冷”字,自找苦吃,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有的人片面理解,冬泳既然不怕冷,在冰水里游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是万万不可取的。任何运动都有个限度,冬泳更是如此,适者生存,这一点我们有着深刻教训。

12月14日,天气很冷,还未封江,水温已降到4度。一位游泳爱好者,竟然游了30 多分钟,浑身都冻僵了,将要上岸时,神智不清,手已经抓不住任何救生工具,瞬间钻到码头底下,不幸溺水身亡。

这一血的教训,就是游的过量,4 度的水最多只能游上3、4 分钟。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就要受到惩罚。列宁说得好:真理多向前迈一步就是谬误。所以,水火不留情,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是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

北方冬季,尤其是高纬度地区气温常常在零下20 度左右,呵气成霜,滴水成冰。在松花江上破冰冬泳,水温在零下1一2 度,它和人的体温相差悬殊。所以,在冰水中游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人游上2 分钟就足矣,完全达到了运动目的。

据相关测试和有关资料证实:冬泳全过程能量消耗,约耗能21 1.2 9 千卡。为达到与冬泳一次消耗的热能相同的目的,用7种运动项目进行比较,它们的运动时间是:

1.羽毛球29分钟;

2.夏季游泳21分钟;

3.网球38 分钟;

4.骑自行车57 分钟;

5.跳绳48 分钟;

6.广播体操54分钟;

7.步行70 米/分 约73分钟。

(以上数据是相对环境下的平均参考值,在不同温度及个体差异的影响下,会有出入)

由此可以看出冬泳是“ 一当十” 的高效运动。既然2分钟冬泳锻炼能达到健身目的,为什么要超负荷的运动呢?医学家与保健学家认为:负荷超过机体能力就容易发生意外,过度的运动,往往破坏人体内外运动的平衡,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加速体内某些器官的严重“ 磨损”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调,导致生命进程的缩短。冬泳有一种神奇的作用,游上几分钟,看来运动量似乎不大,但消耗能量很大,所以,机体代谢功能的刺激是剧烈的,对健身效果也很明显。

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等医疗部门,采取现代手段,曾对冬泳者进行了多次监测,揭开了冬泳的奥秘。冬泳者很少感冒,许多慢性疾病,经冬泳锻炼后病情好转或根本好转。冬泳具有增强心脏功能、肾功能和改善微循环功能,增进肺功能和肺活量。冬泳者受寒冷刺激后,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冬泳时皮肤是第一个接受刺激的器官,皮肤有很丰富的血管、神经未梢,当皮肤膨胀血管扩张时可以容纳全身血液的三分之一,因而皮肤血管的舒缩,对体内血液的分布状况产生很大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冬泳是“ 一当十” 的高效运动。既然2分钟冬泳锻炼能达到健身目的,为什么要超负荷的运动呢?医学家与保健学家认为:负荷超过机体能力就容易发生意外,过度的运动,往往破坏人体内外运动的平衡,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加速体内某些器官的严重“ 磨损”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调,导致生命进程的缩短。冬泳有一种神奇的作用,游上几分钟,看来运动量似乎不大,但消耗能量很大,所以,机体代谢功能的刺激是剧烈的,对健身效果也很明显。

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等医疗部门,采取现代手段,曾对冬泳者进行了多次监测,揭开了冬泳的奥秘。冬泳者很少感冒,许多慢性疾病,经冬泳锻炼后病情好转或根本好转。冬泳具有增强心脏功能、肾功能和改善微循环功能,增进肺功能和肺活量。冬泳者受寒冷刺激后,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冬泳时皮肤是第一个接受刺激的器官,皮肤有很丰富的血管、神经未梢,当皮肤膨胀血管扩张时可以容纳全身血液的三分之一,因而皮肤血管的舒缩,对体内血液的分布状况产生很大影响。

一个安全、适度、有效、科学冬泳的处方应该是:

1、每年冬泳前,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

2、冬泳到底游多长时间为宜呢?在北方数九寒天的情况下最多不超过2 分钟的前提下,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天气、水温的变化,自己感觉适宜为度。

3、常年坚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到长流水,不断线。

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切忌蛮干,不能盲目的过分自信,不能和当年比,不能争强好胜,不能心血来潮,要自觉地约束自己,以确保安全。

5、时时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是潜在性疾患和危险因素尽早引起警惕。

患病或身体不适期间应立即停止冬泳,即便是轻微的感冒也同样。当然,有严重疾病的人不适宜冬泳。

古人说得好,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生命在于运动,在于平衡,在于适度,在于交替的科学锻炼。冬泳运动是在动中寓静,静中寓动,能使精神、体力焕发活力,精力充沛,青春常在。

#健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