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那春秋和战国到底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界的?

2020-12-15新闻15

大家都知道,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是很特殊的情况,春秋和战国不是朝代,只是一个时期的称呼,朝代是周朝(东周),而且一直到东周灭亡(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战国时代还没有结束。

一个朝代的灭亡,这个比较好判断,一般就是国家元首被消灭(死亡或退位),国家政权完全解体;但如何判断一个时期的结束呢?这通常是人为定的,由某个标志性事件来判断,那么,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是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估计还真能问倒一批人,事实上,对于春秋和战国的分节点,现在仍然还是有一定争议的。到底是怎么判定的?其实这还真的是一个学问,在这里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说说春秋时代的开始吧,一般而言,春秋时代从周平王五十年(前722年)起,直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春秋时代应到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原因是即使到三家分晋,除秦、楚、齐等国外,还有其他大小王国。

春秋时期因孔子修订的《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但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东迁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

那公元前477或476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其实没发生什么事,仅仅是因司马迁这么定的而已,大家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得大量其它国家文献被毁灭,所以他采纳秦史书《秦记》所载,定战国始于前476年(他认为是周元王元年,其实周敬王四十四年)。

所以说,战国的起始年份一直有争议,目前至少有七种说法,除了公元前476年外,还有两种说法也比较流行: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

那么,春秋和战国到底应该怎么分呢?

咱们先不说这个,先说说大体的趋势,从春秋到战国的大体趋势是这样的:诸侯不断攻伐,兼并,演变为战国七雄,一个个小国消失,大国越来越强,然后开始争霸,这是“都市国家”向“领土国家”的发展。领土国家统一起来,就形成古代帝国秦朝以及后来的汉朝。

好,既然大的趋势确定了,那咱们知道,有一个说法叫“分水岭”,也就是标志性事件,这件事情是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一般被认为是“三家灭智”,“三家分晋”(还有一个“田氏代姜”,即齐国国君由姜氏变为田氏)。

“三家灭智”,是指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晋国四大世族大夫(此时晋公室已经势力衰微),智伯瑶(知伯瑶)、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之间爆发内战,其它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土地,从此晋国由韩、赵、魏三家称霸。

“三家分晋”,是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与晋侯并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把这看做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周显王二十年(前349年),韩、赵二家瓜分晋靖公残余的食邑,晋国彻底灭亡。)

那么这件事情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首先在地缘政治上,这个好解释:三家分晋奠定了七雄争霸的基础,所以以它为“战国时代”的开端很合适。

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这个冲击也很大,“三家分晋”,周天子竟然封这三家乱臣贼子为诸侯,“三家分晋”(以及田氏代齐)标志着:周朝的礼乐制度已经彻底崩坏,所谓“礼崩乐坏”,这也意味着周天子的威严彻底完蛋了。

春秋时期,周王室虽然硬实力仅仅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但至少在道义上始终占据最高点,但是现在周王室公开承认三家分晋和田氏代姜,这意味着什么?周天子自己都不把那些道义准则当回事了,于是诸侯各国完全不再遵守制度,恃强凌弱,相互兼并,战火纷争。僭越礼数?在战国那完全不是个事!

春秋时代,大家是需要有些规矩的,大家只想当一方老大;但战国时代,呵呵,不拍死你那没完!

其实,春秋和战国的区分,本质上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大家背初中历史可能还记得,我国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但是战国则是封建时代,这其实标志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传统的周天子那一套奴隶社会的礼乐典章已经不实际(所以很多人批评孔子嘛,认为他搞得克己复礼完全不实际),生产力不断发展,人口增长,土地不断开发,那矛盾随之增加(铁器被广泛使用。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人口不断成长,原来各诸侯国之间的无人地带,已不存在。各国因争夺土地或者水利资源,冲突时起),为了增强国力,各国国君不得不改革政治经济制度,封建制度开始建立。

这,是历史的大势。

也正是因为春秋战国正处于中国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所以这段时期,中国社会各种思潮涌动,出现了诸子百家,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华文化奠定了宽广的基础。

#先秦时代#三家分晋#春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