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接地气!嘉兴大学教师把“百年百项”工程“搬”进课堂

2020-12-14新闻6

嘉兴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市区快速路环线工程、旧城区外立面改造……为了迎接建党百年,嘉兴“百年百项”重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人们期待嘉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而一些重点项目被一位大学老师搬上了课堂,成为土木工程课堂上的教学素材。

这位老师名叫朱嘉,80后,硕士学历,曾经是嘉兴一家知名建筑设计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嘉兴海关大楼、嘉兴市气象局气象雷达塔、华隆广场等都出自他的设计。5年前,他选择新的职业方向,成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专职教师。

当三尺讲台成为他新的舞台,10余年的建筑师经历化作课堂教学的养分。当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工程项目相结合,神奇的“化学反应”出现了。

理论联系实际,把“百年百项”引入课堂

都说建筑设计师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职业,当亲手绘制的图纸成为现实中的高楼大厦,心里那份满足无以言表。当成为一名教师之后,学生的一句“懂了”,便成为了朱嘉的职业期许。

因为是“半路出家”,朱嘉或许少了些书卷气,但多年的社会磨砺让他更能了解学生所需,也更能从实操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很多工程实例引入课堂。

今年以来,随着建党百年日益临近,嘉兴“百年百项”工程全速推进,朱嘉也受邀在一些项目中担任技术顾问。设计师和教师的双重职业敏感让他意识到,这些正在建设中项目恰恰正是难得的教学素材,不利用很可惜。

“这些工程正在建设中,看得见摸得着,结构一目了然,比那些已经建成的工程实例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朱嘉说。

为了搜集素材,朱嘉利用周末时间对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快速路等在建项目进行拍摄取材,“秀湖边的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是个典型的钢结构建筑,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嘉兴同类建筑的最高水平,是绝佳的教学案例。”

“在普通人眼里,这只是一座高架桥,但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眼里,这是一个连续梁。”朱嘉在授课过程中,以快速路高架桥为例,串起了书本上一个个知识点,“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混凝土梁,有的地方要用钢结构梁,因为在横跨马路时跨度大,所以需要用更大强度的钢结构。”

前段时间,朱嘉看到一则新闻——《嘉兴火车站改造第一榀钢屋架吊装》,他马上把这个案例引入了课堂,“从土木工程专业来看,钢屋架是一个钢桁架,学生需要知道钢桁架的‘力’从哪里来,以及如何验算。”

既是老师,更是“过来人”

通过不断引入身边工程实例授课,朱嘉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在他看来,这除了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专业学习的确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其实每一道题目背后都有一一对应的使用价值。”

2016年,朱嘉在做了10余年建筑设计工作之后,希望能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沉淀和总结,于是选择进入高校,转行当了教师。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朱嘉更愿意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出现。

“我走过的路可能就是学生将来要走的路。”有时候,他甚至会和学生开玩笑,“你们现在用一晚上时间做题,以后一晚上就能挣到5000元的设计费。”

有一次,朱嘉用一座实际建筑作为题目,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等完成之后,带着学生去该项目现场参观。学生惊奇地发现,这正是他花了无数心血设计的项目,那一刻,学生仿佛一下子融会贯通,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2020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之前,朱嘉专门为他们录制了一段小视频。他在临别赠言中说道:“经过4年的学习,大家都掌握了土木工程的知识,但有了知识不代表有了技术。工作前5年,大家要努力把知识转化成技术;到了第二个5年,要努力把技术转化为经验……”

如今,朱嘉教过的学生中,很多都进入了大型建筑设计单位,但师生间的交流并没有间断。学生在工作中还会向朱嘉请教,同时分享一些工程案例,而这又成为了朱嘉的教学素材,“这也是一种教学相长吧。”朱嘉笑着说。(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80后大学教师把“百年百项”工程“搬”进了课堂》,原作者鲍嘉、曹嘉燕。编辑顾雨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