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鱼说史
春秋战国,天下动荡,列强迭起,纷争不断。
这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但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年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统治基础宗法制已面临着土崩瓦解,无数来自社会底层的人,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
要想从幕后走向前台,那是得要有实力的,如何获得实力呢,有两种途径,第一,靠遗传,第二,就要靠后天的努力了。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好好读书,毕竟读书使人进步,不读书或许就只能去工地搬砖了,当然也有些人不用读书就能成功,只不过这类人太少了,如果没有背景,也没有一个好爹,成功又谈何容易,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拿着30个亿去创业的。
不过在春秋之前,想要读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教育和读书也是被贵族垄断的,美其名曰:官学。
但是春秋之后,普通人也能有受教育的机会了,这要得益于一个人,一个大圣人,他的名字叫做孔子。
孔子,在后世的地位很高,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更被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当然他也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人物之一,更是把私学发扬光大的重要人物。
当然,孔子其实并非是私学的首创者,但他创办的私学确实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正是因为他,让很多底层的民众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他提出的有教无类,至今令人振聋发聩,他一手创办的儒学思想,更是一度成为了治国的根基。
孔子在当时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曾周游列国,那么问题就来了,孔子没去过的秦国却统一了华夏,而他周游去过的国家,最终却都一败涂地,被秦国吞并,这是为何呢?
我们一起来看。孔子:后来的战国七雄里,我没去过的国家并不是只有秦国
孔子是鲁国人,本名孔丘,这名字其实就是随便取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母亲曾在尼丘山上生活并且祈祷过,所以就为他取了这么一个名字,这就好比上世纪一些“懒”的父母为孩子取名字一样,孩子出生日期离什么节日比较近,那就直接取“国庆”、“建军”等等为名。
不过这不重要,毕竟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就,和名字虽然有点关系,但并不大。
孔子年幼的时候,便已经意识到了学问的重要性,于是他便很刻苦学习,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学习,就这样孔子渐渐成为了一个博学多识的人。
学而优则仕,当时的人们努力学习似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当官。
孔子也不例外,他的志向也是当官,并且他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梦回大周,把纷争的春秋时代,再变回周朝那种“礼”治的时代。
可是他却失望了,而他的治国理念并不能被多少君主所赏识,为了找到一处用武之地,为了将自己的学说扩散到中原各地,孔子带着弟子们决定周游列国。
那么孔子究竟去过哪些诸侯国呢?
当然孔子并没有能力把当时所有的诸侯国都走一遍,有确切文献记载的是孔子去过鲁国、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齐国这九个地方。
所以孔子没去过的诸侯国多着呢,后来有名的战国七雄里,并不是单单没去过秦国,他也没去过燕国,他去过的卫国、郑国后来被三晋所灭,所以也能当他去过此地吧。秦国:我们没有拒绝过孔子,只是他没有来过
孔子去过的地方相比较当时林立的诸侯国来说,还是太少了,但他的思想却因为战乱因素传播的更远了,以至于当时的人知道有孔子这么一号人并不在少数,孔子的名气很大,当时诸侯国的国君对于孔子的到来也是表示欢迎的。
不过欢迎是一码事,能不能给孔子高官,能不能接受他的学说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很显然,当时能接受孔子这套儒家学说的并不多,不然他也不会周游列国了。
那么孔子为何没有去过秦国和燕国呢,原因只有一个,因为这两个诸侯国太远了,尤其是秦国,路是真的不好走,而且在当时秦国也被排斥在了中原文明的文化圈之外,一般人都不会去秦国的。
所以有一些论断说,秦国不让孔子去,这也是不准确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假使孔子真去过秦国,他的那套儒学能在那里开花发芽吗?
当然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当时的秦国被中原人们认为是蛮夷,还是未开化的那种,后来商鞅去的时候,就被秦国的落后震撼到了,所以他们根本接受不了孔子提出的那些“仁”啊、“礼”呀的。山东诸侯:被秦国吞并,不单单是治国思想上的差别
孔子没有去过秦国,这也给了商鞅一个机会,让他用法家思想改变秦国的现状更为方便,再加上以严苛的手段,让民众接受法家思想有了可能。
正是在法家思想的武装下,秦国这列战车得以持续强大,直至兵出函谷关逐个灭掉了山东诸侯。
那么山东诸侯的灭亡和孔子去宣传过自己的思想有直接关系吗?
其实关系并不大,因为当时的诸侯国君主不少都知道在乱世,孔子所提倡的这一套治国理论,是根本不可行的,鲁国作为孔子的出生地,虽然鲁国国君也有些实施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治国,但也做过不少有违礼的事情。
山东诸侯的失败,不仅仅是治国思想上和秦国有差别,很大原因出在诸侯国的君主身上。
他们固步自封,他们只顾着享受,他们只想着除掉一切对他们有威胁而不顾国家的需要,统治黑暗,民众叫苦不迭,这样的诸侯国焉有不灭之理?
而秦国就不一样了,数代君主励精图治,百姓得到了切实的好处,人人争先杀敌,而难得的是秦国有海纳百川之胸怀,能将六国能人收为已用,这样的诸侯国又怎么会不强大?
由此可见,孔子去没去过秦国和秦国统一华夏,是两个几乎没有必然联系的独立事件,如果单从思想和学说上讲,也不能说孔子的儒家思想一无是处,只能说商鞅的法家思想更适合那个乱世罢了。
对此,您认同吗?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