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微纪录片《记住1937》,记录默默奉献的紫金草志愿者

2020-12-13新闻6

他们普普通通、不起眼如身边小草,但穿上紫金草志愿者马甲,他们化身天使,眼中有光,心中有爱……

在南京,注册的紫金草志愿者已达2万人

他们在纪念馆做展陈讲解、文明引导、语言翻译等;

他们参加公益演出,为传播“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奔走不息……

这之中,有一位特殊的紫金草志愿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张建军馆长的初中班主任傅云生老师。跨越32年,曾经优秀的师生今天重新走到了一起,只为了向世界播撒和平的理念,“为国为民——馆长是提到这个高度来看紫金草志愿者事业的。我们会为此拼搏尽力”。傅老师把平时在一起的朗诵团、演出团队都介绍了过来,建立了“紫金草朗诵志愿团队”。今年以来,由于疫情的发生,志愿者队伍中的大学生无法前来服务,恰恰是这批朗诵和讲解的志愿者,迅速转型为预约服务志愿者,从出了地铁站、到预检口,再到一号门入口每个岗上他们都在做志愿服务,成了志愿服务的主体,解决了青年志愿者缺乏的状况。

是纯粹的奉献,却也充满艰辛。每次讲解,都需要长时间的站立,面对观众进行吐字清晰、内容准确的讲解,对心理、体力也是一大挑战。此外,有不少志愿者住得远,有的靠近扬州,有的在浦口,有的在江宁。傅老师自己住在城北,每次要转三次地铁,往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赶到纪念馆。但所有的辛苦,大家都觉得值得,“最重要的是这有特别的意义,为国为民,纪念馆是南京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而且是走向世界的一流重要场馆,我们愿意为世界和平、愿意为传承这段历史尽一份绵薄之力”。连日来,傅老师和江苏战旗军旅文工团的战友们奔波于各个学校,举办国防教育专场,演出情景剧《屠城血泪》……

如果说,2018年扬子晚报推出的系列微纪录片《时间证人》注目幸存者,2019年的系列微纪录片《和平之光》聚焦业界精英声音;那么,今年的微纪录片《记住1937》更多地把镜头转向普通人,转向公祭日与普通人生活之间发生的丝丝缕缕的情感关联和记忆纽带。我们的镜头,就跟随着志愿者们的脚步,走过神策门公园、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下关码头遇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等标志性地点。志愿者们朗诵自创的诗歌,掷地有声而又发自肺腑地宣讲:“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陈太云冯秋红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