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北京的房价是出奇的贵,人们可能穷其一生也难以在北京买一套安身之所。因此人们就会更倾向于租房子来满足日常的住房需求;那么古代的京人也是在租房子吗?京城的京官又是怎样的呢?
似乎在我们固有的印象中,在北京当官的人,出门都是八抬大轿,府邸雄伟壮观两扇几丈高的大朱红们,两樽高大生威的石狮子屹立在台阶下,给人一种压迫感使人不得不抬头仰望。
其实不然,除了一些皇帝赏赐给大臣的府邸或者地位显赫的王公贵族才有这样的待遇,比如张之洞他便买得起这种大宅府,大部分官员也是根本买不起京城的府邸尤其是汉人京官不管分配住宅,俸禄也不足以在京购买住宅。即如李鸿章等封疆大吏,进京也多借住校尉胡同贤良寺,有几个横向排列的小四合组成。在京城,这不算深宅大院,即便如此,一般京官也是望“宅”兴叹。
当然了如果是为了解决住宿耳朵问题,买个小房子对他们而言也没有太大的难度,但似乎京官们更看中这个“面子问题”所以他们宁愿缩衣紧食,也要撑一撑门面。能有自己独立的院子种些花草,搭个亭子与好友喝喝茶,岂不乐哉。
历朝除王公勋戚外,官员住房并不实行供给制,“自来政府臣僚,在京僦(租)官舍私宇居止,比比皆是”“百官都无居住,虽宰执亦是赁屋”。
由唐至清,在京城的官员们大多租房而居。房屋租赁业可溯至秦汉,唐宋则形成市场,极为普遍。政府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北宋设置房产租赁管理机构,以后的朝代基本予以参照。所以说租房子在官员队伍里是个常态化的事,并不是让人觉得引以为奇的事。
清朝的京官,流动性都是很大的因此就不需要买房子了,都是暂住人口,租房子就可以应付了。再加上京城作为国家的首都,经济政治高度繁荣,商旅来往不觉,官员进京述职,外国朝廷的使臣都使得京城人口的密集流动,这也让买房子不再成为刚需了。
在我们的想象里,包括在电视里面的京官大多都是穿锦衣玉袍,戴朱缨之帽;衣着华贵,富贵逼人,其实不然;京官的实际俸禄很低,甚至比在外地任职的同级官员还要低。早在康熙年间有个叫赵璟的官员就曾上书给皇帝要求涨工资,并抱怨这点工资连温饱都维持不了,即使之后有了小幅度的提高,但在总体上却未能有明显的效果。
晚清著名文人李慈铭做京官时,常常是揭不开锅“近日窘绝,殆不能举火”像这种穷京官在京城还是比较普遍的,对此民间还出了一首打油诗:“轿破帘帷马破鞍,熬来白发亦诚难,粪车当道从旁过,便是当朝一品官。“很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京官的窘态。所以说连自己的温饱都难以解决的京官又哪会有余钱去买房子。
?房子不论是古代还是如今依旧是抢手货,尤其是靠近地段好的往往卖得更贵。即便是官员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也只能是摸了摸自己空空如也甚至还破了个洞的口袋,叹了口气终是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