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2月11日讯 12月10日,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智慧东营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试点项目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冠营介绍了智慧东营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试点项目建设情况、试点成效等。
据介绍,这一试点项目建设历时一年多,始终扭住“创新突破和突出地方特色亮点”这一关键,从高度、广度、宽度、深度、力度等五个维度进行摸索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并于11月28日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获得“为全国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树立了标杆,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这样的高度评价。
项目立项之初,就定位于打造新时期的标杆和典范,设计书提出的无人机一体化更新、互联网实时抓取等内容被纳入全国时空大数据平台技术大纲(2019版)和国家新型基础测绘技术体系。2018年起,先后获批并实施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和测绘自主可控两项国家试点,争取设立了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分中心、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分中心和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分中心三个分中心,形成了试点叠加、协同推进、效果叠加的“双试点+三中心”建设运行机制。
项目数据汇聚有广度,构建了高精度、长跨度、宽广度的时空大数据中心。纵向整合东营45年基础时空数据,建成包含全市矢量数据、卫星影像、航飞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实景三维模型、地名地址、中心城区260平方公里地理实体、40平方公里精细模型、40处室内三维模型、57处360度全景等10类内涵丰富、跨45个年份的基础时空数据;横向汇聚各部门专题数据,汇聚全市人口、法人、宏观经济、民生兴趣点、城市部件等6大类1500万余条公共专题数据,形成黄河口、石油资源、地面沉降、森林湿地等4类本地特色数据;汲取物联网、互联网新鲜数据,接入环境、污染监测、水务监测、视频监控等8类物联网数据,调用街景、实时路况等互联网数据,提高数据的鲜活性。
项目通过深度挖掘黄河三角洲时空特征,准确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的演变规律;通过多时空数据融合构建城市雨洪模型,预测了不同雨量下的积水区域和深度;通过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筑巢环境分析,得出东方白鹳生存环境适宜性区域分布。此外项目还有城市功能区划、地面沉降、空气质量与废气排放关系、城区公共资源承载力等12项卓有成效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分析城市问题的深层原因,辅助决策和分析研判,实现大数据的深度应用。
在示范应用方面,这一项目不仅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构建了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还支撑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三维汇报辅助决策系统;助力政府大数据建设,推动智慧政务建设,服务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并为疫情指挥部制作了疫情防控专题地图。此外,项目还发力新技术应用,技术创新有力度。
这一项目是东营市大数据、新型智慧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构建了全市统一的“底图”、“底板”和“底数”,为政府管理建设了智慧化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大数据分析支撑,为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各县区、开发区、市直部门及社会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服务,将有力促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和大数据的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对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