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位于人体右上腹,隐藏在右侧膈下和肋骨深面,肝与六腑中的胆相关,正所谓“肝胆相照”,肝对应五行中的木,与四时中的春相通,与五官中的目相联系,所以护肝可明目。肝与情志中的怒相关,故大怒则伤肝。说及肝的功能,主要为主疏泄、肝主筋、主藏血。
中医养肝护肝
肝主疏泄
肝具有调畅气机、疏通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以维持平衡。另外,肝脏与人的精神情志、消化吸收、气血运行、水液代谢、性与生殖息息相关,其通过疏泄功能来调节人的情志、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平衡水液代谢等。
肝主筋
《黄帝内经》上说:“肝主筋”。筋是什么呢?筋就早人身体上的韧带、肌腱部分。很多病症,说不清原因,但都可以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从筋论治。人的身体里有一些总开关,治病养生都是在这些地方用力,所谓的“不传之秘”也尽在于此。
肝主藏血
肝有“血海”之称,其具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通过贮藏血液来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反之,血液是护肝养肝的基础,血流量的减少使肝内血液循环功能下降,肝脏吸收营养、代谢和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应减退。
养好肝,注重精神调理,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从而达到防病保健康之目的。在中医学中养肝也是讲究方法的:
1、按摩穴位
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2、养肝血
现在有很多人由于经常熬夜,或长期在电脑前工作,或睡眠质量不好,常常会有肝血亏虚的现象。如缺钙、眩晕、便秘、容易抽筋、月经量少或色淡、眼睛干涩等,这些毛病并不是什么特别明显的大病,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可是,它又时时困扰着人们,或多或少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要早睡觉,最晚是23时。中医的子午流注中讲:肝胆在23时至3时最兴盛。肝藏血,此时人体应处于深度睡眠,才可使肝血推陈出新。另外,人的思维和行动也要靠肝血的支持,丑时入睡可使人体肝气足,从而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反之,熬夜者则反应迟钝、工作效率降低、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所以千万不要熬夜,保持按时睡眠就是最好的养肝。
3、情绪
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故大怒易伤肝。《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脾,脾失运化,胃失受纳,从而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所以,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肝气调顺,脏腑和谐,气血流畅,病不生矣。
4、饮食
饮食上要以具有保阴潜阳、清肝降火的食品为主,多吃菠菜、胡萝卜、雪梨、蜂蜜、银耳、百合、莲子、芡实、山药、薏米、花生、核桃、燕窝等平性食物,少食辛辣油炸等食物。另外,由于春天万物复苏、气温上升,所以春天无须特别进补,但可多喝点鸡汤,五禽中,鸡与肝相应,所以鸡汤滋肝血、养肝阳。
饮食养肝
5、运动
中医认为动则气行,着则气滞,意即适宜运动可以使气血流行通畅而无血瘀,不动就会气血停滞不行而血瘀。人要适宜运动,如徒步、做操、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不宜久坐久卧久居室内,做到动静结合,气血调畅,肝脏功能自会正常,肝病就不会上身了。